低位集束结扎胸导管在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研究.docVIP

低位集束结扎胸导管在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研究.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低位集束结扎胸导管在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研究

低位集束结扎胸导管在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的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低位集束结扎在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43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病例分为2组,I组为对照组357例,术中均不结扎胸导管;Ⅱ组为实验组326例,术中常规预防性低位集束结扎胸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发生乳糜胸I组19例(5.3%),Ⅱ组为1例(0.26%),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食管癌切除术中,低位集束结扎胸导管是降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食管癌切除术后;胸导管;乳糜胸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0-34-02      乳糜胸是食管癌切除术后较少见但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4%~2.6%。近年来由于食管癌根治术指征的放宽,其发生率有所增加,有报道甚至高达9%。一旦发生乳糜胸,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低蛋白血症、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呼吸循环衰竭,保守治疗病死率可达33.3%,所以应积极预防乳糜胸的发生。我院自2000年1月~2007年3月共施行食管癌切除术743例,不结扎胸导管组(357例)发生乳糜胸19例(5.3%);常规预防性低位集束结扎胸导管组(386例)发生乳糜胸1例(0.26%),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357例,男289例,女68例;年龄23-85岁。平均64岁;中段食管癌203例,下段食管癌96例,上段食管癌58例;颈部食管胃吻合65例,食管胃胸膜顶机械吻合292例;大体病理类型:髓质型159例,溃疡型121例,缩窄型37例,覃伞型28例,腔内型12例;术后病理分期I 9例,Ⅱa181例,Ⅱb64例,Ⅲ86例,Ⅳ15例。实验组386例,男29I例,女95例;年龄26~82岁,平均63岁;中段食管癌228例,下段食管癌95例,上段食管癌63例;颈部食管胃吻合65例,食管胃胸膜顶机械吻合292例。大体病理类型:髓质型158例,溃疡型140例,缩窄型42例,覃伞型46例,腔内型10例。术后病理分期I 12例,Ⅱa175例,Ⅱb58例,Ⅲ89例,IV37例;颈部食管胃吻合76例,食管胃胸膜顶机械吻合3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及手术方式等条件相近。      1.2方法   对照组行术中均不结扎胸导管。实验组常规预防性低位集束结扎胸导管,术中常规在膈上5cm处(第8、9胸椎水平)纵行打开纵隔胸膜约1cm,分离深度直达椎体,在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分离出整块组织,辨认胸导管后将胸导管连同其周围脂肪组织、胸膜一起用10号丝线结扎两次,结扎后仔细检查有无胸导管损伤。      2 结果      对照组术后发生乳糜胸19例(5.3%),左侧乳糜胸16例,右侧乳糜胸发生3例,2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病例在10d以内经原开胸切口人路进胸,行低位胸导管结扎后治愈。实验组1例(0.26%)发生术后乳糜胸,经原开胸切口人路进胸,行低位胸导管结扎后治愈。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低位结扎胸导管是治疗乳糜胸的重要方法,说明低位结扎胸导管对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有效。Dougems等报道术中预防结扎胸导管,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卫功铨等对1008例食管癌术中结扎胸导管,术后无一例发生乳糜胸,而对照组2080例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为0.81%。上述表明,在食管癌根治切除术中附加胸导管结扎可以达到有效预防术后并发乳糜胸的目的。      3.1低位结扎胸导管的依据   胸导管与食管关系密切,熟悉胸导管的解剖部位、走行方向和变异对术者是极为重要的。胸导管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管,长约30~40cm,起于12胸椎附近的乳糜池,穿过膈肌主动脉裂孔,沿脊柱的前方上行于胸主动脉和奇静脉之间进入后纵隔。胸导管行至第5胸椎平面,在胸主动脉后跨过脊柱左前方继续上行,沿左锁骨下动脉内侧和食管左缘至颈根部,止于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汇处。胸导管在其走行中与奇静脉、肋间静脉、椎静脉、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有吻合支,与淋巴管间形成复杂的交通网,并且常存在解剖变异,约40%~60%个体的胸导管走行异常,故行低位结扎导管不会影响乳糜池的循环,也不会影响机体术后的恢复。一般认为其主干在第8与第12胸椎之间多为单根,因此在膈肌上方5―6cm处低位结扎胸导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较高。      3.2预防性结扎胸导管的意义   胸导管的侧支较丰富,解剖变异大,肿瘤外侵与周围粘连,故术中易损伤胸导管及其分支,而且胸导管壁肌层薄弱,管内压比静脉压高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