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困境及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困境及对策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困境及对策   摘 要: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阐述了其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分析了保护和开发的困境。其中保护意识淡薄,过度旅游开发,原真性的破坏,空巢现象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h家村的地域特色研究探讨了解决的对策,为其他类似传统村落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村落 保护与开发 困境 对策 党家村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c)-0152-02   传统村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态智慧及经济价值,它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典范。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及古镇商业化的快速发展,部分传统村落遭到破坏,失去了生活的“原真性”,甚至有些村落逐渐在消亡。因此,结合地域特色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对传统村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 韩城党家村的概况和历史文化价值   1.1 韩城党家村概况   党家村是坐落于黄流流域边的古老村落,黄河流域的支流沁水河绕村南而过,村落距离韩城市城区9km,西距108国道1.5km,东距黄河3.5km,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村落始建于元顺二年(1331年),党氏家族从陕西朝邑迁来定居,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明成华年间,党、贾两姓结亲并且一同经商,成为当地的巨商富族,明清期间大范围修缮扩建。   1.2 历史文化价值   党家村的四合院民居建筑被国内外学者誉为世界民居的瑰宝,且在2003年作为陕西省传统村落代表首批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见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和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党家村古建筑群的村落选址、整体布局、规划建设在建筑艺术和生态理念等方面均有研究探索的价值。党家村反映了古人的智慧,彰显了中华的传统文化,是地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党家村现存的明清四合院125院,321座,保存完整率约83.4%,其中一级26院,二级42院,三级57院。此外还有保存完整的祠堂11座,文星阁、看家楼、节孝碑3大公共建筑。   1.2.1 历史建筑特色   党家村的民居建筑风貌独特,是城市型与乡村型的结合。党家村的四合院均呈长方型,四周由厅房、厢房、门房围成,厅房居上,厢房位于两侧,门房和厅房相对,房屋为木构架,整个院落气势恢宏,华丽而又淳朴。院落宽度一般为7~10m左右,深度多在20m以上,狭长的院落有很强的封闭性,外围墙体为青砖墙,坚固而利于防卫。此外,门楣题刻也是党家村的传统民居特色,内容丰富包括名言警句、迎祥祈福、标榜门第等题刻,反映了党家村居民建设家园不忘祖训的精神追求,时刻警醒和激励子孙后代。   1.2.2 儒商文化特色   党家村文化始于宋朝,明清时期最为鼎盛。当时儒家文化深入民间,党家村的家训家规也是这个时候兴起的,村民家门前写的对联、牌匾,墙砖上雕刻的名言警句包含着“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等儒家文化的精髓。历史文化气氛浓厚,展现了儒商曾经的辉煌,同时作为黄河流域的传统村落也见证了古老的黄河文化,它在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党家村的居民不管是务农还是从商,自始至终坚持“贫穷宜固守,富贵莫兴狂;勤俭立身本,谦和处世方”积极进取的家训。党家村历代居民仍然保持着勤俭节约、质朴醇厚的民风。   2 韩城党家村保护和发展的困境   2.1 居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薄弱,盲目改扩建   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和保护方法不科学的前提下,破坏了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建筑出现“自然性损毁”,加之村民保护意识薄弱,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部分村民缺乏保护意识,盲目的改扩建成为制约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吸引游客,一些居民自己修缮院落,新修葺的房屋与周围的古建筑显得格格不入。此外,部分居民对原有房屋进行结构性改造,例如原房顶安装太阳能、厨房贴瓷砖、搭建彩钢瓦房等,严重影响了村落独特古朴的风貌。   2.2 片面的注重“商机”,投资转化经济效益低   党家村居民和地方政府急于改善生活状况和促进经济发展,加大旅游开发建设的投入,但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且缺乏地域特色。近几年来仅是输血式投资,暂时没有市场赢利,投资转化经济效益低,尚未形成良性运营机制。党家村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有的旅游产品开发种类较少,知名度和宣传力度不够,且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纪念品的售卖等,在家风村俗、乡村游艺等展示村落情态的景观景点数量少,容易和其它周边古村落陷入同质化竞争。其次,大量的开发传统村落旅游经营,不加限制的接待游客引发了传统村落超负荷承载的压力,并且保护措施不完善,游客肆意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