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加林村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化).doc

加林村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化).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林村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优化)

PAGE 11 6 防治工程技术方案及方案比选 6.1 防治工程设计的目标、原则及标准 1、防治工程设计目标 根据区国土资源厅的要求,考虑保护对象的重要性与滑坡发展变化趋势,确定加林村滑坡防治工程的设计目标主要是: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确保滑坡体不会整体失稳。 2、防治工程设计原则 (1)防治工程设计以削坡减载后滑坡推力最大的工况作为设计工况,主要参考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和相关规范的规定作为设计标准进行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 (2)根据防治工程设计的目标,结合场区工程地质特点和滑坡规模,选择滑坡治理方案时考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经济合理,技术可靠,施工方便”的原则。 3、防治工程设计标准 根据滑坡的危险性及危害性大小,确定本治理工程为Ⅱ级防治工程,设计标准为暴雨重现期按20年一遇进行设计、50年一遇进行校核。 6.2 防治工程技术方案设计 为了选取最优的治理方案,提出了两套治理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削方减载+抗滑桩+护岸挡墙+地表排水+水渠改造 具体的布置是:对214国道内侧的山体进行削坡减载,对削方后的坡体进行浆砌片石格构护坡,以防止水流的冲刷,同时削方下来的土体一部分可以用来对原214国道外侧山体裂缝的平整夯填;在原214国道与昂曲河河岸之间地带布设一排抗滑桩,即在滑坡前缘地带布设抗滑桩;在滑坡体及周边布设地表排水系统;另外,在滑坡前缘设置护岸,防止昂曲河水对滑坡前缘的掏蚀;对通过滑坡体上的灌溉水渠进行改造,减少漏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防治工程的布置详见附件1。 方案二:削方减载+锚索格构+护岸挡墙+地表排水+水渠改造 具体的布置是:采用方案一的削方减载方案,提高滑体稳定性,降低滑坡的下滑推力;在昂曲河至原214国道地带采用锚索格构护坡;对原214国道内侧山体进行浆砌片石格构护坡;其余同方案一。防治工程的布置详见附件1。 6.3 分项工程设计 6.3.1 方案一分项工程设计 1、削方减载设计 在原214国道内侧,坡体厚、滑面陡,对坡体底部产生较大的下滑推力,并且坡体表面有裂缝存在,不利于格构护坡工程的实施,因此在治理工程之前首先对原214国道内侧坡体进行削方减载。在削坡区域内将根据地形条件按照1:2~1:2.6的坡率进行削坡,使其构成整体。共削掉土方7.6万 m3,削方过后在老214国道及滑坡后缘之间的范围内用浆砌块石格构进行护坡,滑坡后缘以上部分的削坡依据地形削掉不稳定体,并对其进行夯实整平。为了削方和格构施工的方便,每隔10米设置一级马道,马道宽2.2m,在靠近山体一侧,马道上设置一道宽0.2m的截水陡坎,陡坎两端与滑坡外侧截水沟相接,使得坡体的水通过截水陡坎与截水沟顺利排出。 2、抗滑桩设计 1)计算方法 对于抗滑桩,用北京理正软件研究院的岩土计算软件《抗滑桩设计》进行设计验算。 由勘查报告知,此滑坡的滑床总体上为较完整的泥岩和砂岩,故计算方法可采用K法。 将桩视为一竖向弹性地基梁,建立微分方程: 式中: KH为地基的弹性抗力系数; BP为抗滑桩的计算宽度(m)。 2)抗滑桩布桩范围与推力取值说明: 根据滑坡推力计算结果可知,滑坡后缘削坡后,D-D与E-E剖面在最不利工况(工况二:自重+暴雨)下稳定系数分别为1.22和1.15,均超过规范要求的稳定系数1.10,故可以判断此两个剖面是稳定的,所以在此两截面之间及附近不布桩,布桩范围分为: 从距离滑坡边缘17m处开始,近乎沿着等高线经B-B剖面与C-C剖面成排布桩,各桩基本在同一高程,布桩总长约120m,总共布A、B、C三种类型的桩,桩截面均为矩形,截面尺寸均为1.2×1.9㎡,桩的总数为19根,抗滑桩具体数据见表6-3。 3)桩身受力计算取值 根据《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7.2.8条公式: σmax ≤[σ]=ρ1×R ρ1:折减系数,取决于岩土体裂隙、风化及软化程度,沿水平方向的差异性等,一般为0.1—0.5,此处取0.20; Rc:岩石自然状态单轴抗压极限强度,见表6-1; 表6-1 岩石设计参数取值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泥岩 砂岩 强风化 中风化 强风化 中风化 1 重度 天然 kN/m3 25.2 25.70 饱和 kN/m3 25.5 25.85 2 抗压强度 天然 MPa 9.5 16.00 饱和 MPa 5.5 11.00 3 地基承载力 MPa 0.25 1.0 0.30 2.5 6 基底摩擦系数 0.35 0.4 0.4 0.50 7 地基系数(K) MN/m3 60 90 80 150 8 容许侧压力(σ) KPa 1000 1800 2000 3000 通过计算,中风化泥岩横向容许承载力为1900Kpa,中风化砂岩横向容许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