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俞樾校勘和训释荀子方法
俞樾校勘和训释《荀子》的方法
摘 要:清代一大批学者对《荀子》进行了校注,本文选择其中俞樾的校注进行分析,专门分析其校勘方法和训释方法,从而管窥俞樾乃至清儒在古籍校注上的方法。
随着宋明理学的崩解,清代进入了训诂学全面复兴的时代。清儒弃虚务实,惩元明学风空疏,力矫时弊,主倡研治经史百家,取汉唐注疏及宋元明人之说,择善而从,所以清代治学淹贯古今,博大兼综。清朝学者研治经史百家,首当推儒家,儒家又首当推荀子,“钦定四库全书提要首列荀子儒家”(王先谦《荀子集解?序》)。对《荀子》进行校注的学者有一大批,例如谢墉(《荀子校》)、卢文?(《荀子笺校》)、刘台拱(《荀子补注》)、郝懿行(《荀子补注》)、朱骏声(《荀子校评》)、俞樾(《荀子平议》)、王念孙(《读书杂志》)、孙诒让(《札?》)、王先谦(《荀子集解》)。本文选择其中俞樾的校注(《荀子平议》)进行分析,专门分析其校勘和训释方法,从而管窥俞樾乃至清儒在古籍校勘上的方法。
一、俞樾在《荀子平议》中所用的校勘方法
1.审字形。俞氏审查字形比较细致,能对各种情况进行校勘,下面具体细说:
(1)形似而误者,包括俗书形似而误者、隶书形似而误者以及篆书形似而误者、籀文形似而误者。如:
《荀子一?非相》:“妄人者,门庭之间,犹可诬欺也,而况于千世之上乎!”越谨按:……“诬”乃“挟”字之误,“挟”字右旁之“夹”,与“巫”相似,故误也。
《荀子三?正论》:“譬之,是犹伛巫、跛匡大自以为有知也。”樾谨按:“大”字乃“而”字之讹,“而”“大”篆文相似,因而致误。注云:“犹巫?大自以为神异。”则曲为之说矣。
(2)不习见而误者。如:
《荀子三?天论》:“故君子敬其在已者。”樾谨按:“敬”当为“?”。《说文??部》:“?,自急敕也”。经典通作“亟”,《尔雅?释诂》:“亟,疾也。”《释文》曰:“字又作‘?’。”是也。君子?其在已者,犹云“君子急其在已者”,正与“小人错其在已者”相对成义。学者罕见“?”字,而误为“敬”耳。
(3)字脱半而误者。如:
《荀子一?劝学》:“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樾谨按:两“见”字当作“贵”,盖“贵”字漫漶,止存其下半之“贝”,因误为“见”耳。
(4)又误又脱者。如:
《荀子四?子道》:“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樾谨按:《韩诗外传》作“慎于言者不?,慎于行者不伐,”当从之。“华”即“?”之省文,两“奋”字皆“?”字之误,乃古文“慎”字也。“?”误为“奋”,则奋于言行,不能谓之“不华”“不伐”矣。于是又删去两“不”字耳。杨氏据误本作注,非也。
(5)声之误而误者。如:
《荀子一?荣辱》:“然后合?禄多少厚薄之称。”樾谨按:“?”当作“?”。《孟子?腾文公篇》“?禄不平”,赵注曰:“?所以为禄也。”此文言?禄,正与彼同。作“?”者,声之误也。杨注曰:“?,实也。”以本字读之,失其旨矣。《王霸篇》曰:“心好利而?禄莫厚焉。”此“?禄”二字见于本书者。
2.审古音。俞氏运用古音知识审查各本歧异之处有因改字而失其韵音。如:
《荀子四?成相》:“请布基,慎圣人。”樾谨按:“人”字不入韵。疑当作“慎听之”,“圣”与“听”音近而讹。《尚书?无逸篇》“此厥不听”,《汉石经》作“不圣”。《秦泰山碑》“皇帝躬听”,《史记》作“躬圣”,并其证也。“听”讹作“圣”,则“圣之”二字不成义,后人因改为“圣人”矣。“请布基,慎听之”,欲人慎听其言。下文云“请牧基,贤者思”,欲贤者思其言,义正同也。“慎听之”三字,本《礼记?仲尼燕居篇》。
今按:“听”属透母耕部,“圣”属书母耕部,书、透均为舌音。
3.审词例。俞氏注意到古书用词和本书荀子用词的习惯用法,并由之而校勘正误:
(1)古书词例
《荀子二?致士》:“水深则回,叶落粪本,弟子通利则思师。”樾谨按:“叶落”下当有“则”字。……宋本作“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其实宋本是也。古书每以“而”“则”互用。《孟子?告子篇》:“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墨子?明鬼篇》:“非父则母,非兄而姒。”《史记?栾布传》:“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皆其证也。……
(2)本书词例
《荀子二?议兵》:“已?三年,然后民可信也。”樾谨按:……荀子书多用“綦”字,作“穷极”之义,此“?”字,盖亦“綦”字之误。“已綦三年”,犹云“已极三年”也。《宥坐篇》“綦三年而百姓往矣”,可证此文之讹。《正论篇》“期臭味”,注曰:“期当为綦”,得之矣。
4.审文例。俞氏除了注意到古书和本书词例外,还注意用文法通例审查是非。如:
(1)上下字词对文
《荀子一?荣辱》:“然而人力为此,而寡为彼,何也?”樾谨按:“力”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