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伏羲文化西向传播问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伏羲文化西向传播问题

关于伏羲文化西向传播问题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伏羲文化的西向传播,特别是和伏羲文化西向传播直至敦煌和吐鲁番地区有关的问题。在列举了笔者所见有关伏羲文化西向传播的资料,指出伏羲文化西向传播不仅较诸东向传播来晚了数千年,而且似乎是由其东向传播的终极地区直接西传至今敦煌、吐鲁番地区的;然后探讨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探讨了伏羲文化西向传播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伏羲文化;西向传播;时间路径;敦煌;吐鲁番   中图分类号:K8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6)06-0116-08   近一些年来,伏羲研究出现了不少成果,对伏羲故里是否在天水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共识,这无疑是令人深感高兴的。不过,由于伏羲问题总体上所具有的复杂性,学术界不仅对有关的一些问题的认识还有分歧,而且对某些问题还未怎么涉及。属于后者的问题之一,便是伏羲文化的西向传播问题。   这里所说的伏羲文化的西向传播问题,指的是伏羲文化在学术界现在大都承认的故里天水以西沿历史上形成的丝绸之路向河西走廊乃至西域方向传播的问题。据笔者所知,在敦煌吐鲁番学界一些专家学者在其论著中曾经谈到过这一问题。不过,这些论著虽然自有价值,却由于论述的目的和角度在别的方面,因而对伏羲文化的西向传播问题也就未能进行深入讨论。至于伏羲文化研究界,那就更是未曾见到对之专门进行讨论的论著了。有鉴于此,笔者拟就这个问题试行讨论。      (一)      为了讨论伏羲文化的西向传播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伏羲文化确曾西向传播过,这就需要从拿出足资证明此说不虚的资料入手。那么,有些什么资料呢?应当说,这类资料原来可能是相当多的。然而,由于自然的和历史的原因,有的已经散佚,或者由于可能深藏地下而尚未被发现,现在所看到的并不很多。不过,所看到的毕竟有若干条,其中有的似乎尚未为伏羲文化研究界所知或尚未被注意到;个别伏羲文化研究者,如柯杨先生虽注意到了,但也只是涉及其中的个别资料而已。兹将其中主要的几条按照其大致的形成时间先后列举如下:   (1)嘉峪关新城魏晋墓葬棺盖伏羲、女娲画像。《嘉峪关市志》第18编《文物古迹旅游》第3节《出土文物》7《棺板画》载,该市新城古墓葬第1、13号墓的棺板均绘棺板画:   1号墓为合葬墓。墓内男、女棺盖里面以红、黑、白、石青四色绘以女娲、伏羲和云气纹图案。   13号墓的男、女棺盖板里面绘神像图画。男棺盖板上前绘“东王公”、后绘“西王母”。以云气纹图案衬底,黑墨线括边。女棺盖板里绘一幅女娲、伏羲图,也以云气纹图案衬底,染以红、黑、白、黄、石青几种颜色。   13号墓女棺后档头里面,用墨线绘一幅卦象图。   (2)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5窟窟顶东披伏羲、女娲壁画。《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载西魏第285窟主室窟顶内容云:   主室窟顶藻井画斗四莲花顶心,三角垂缦铺于四披,四角画饕餮流苏。……东披画日天(伏羲)、月天(女娲)、飞廉、飞天等,下画山居禅僧八身。   (3)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喇和卓墓出土之伏羲、女娲绢、麻布画。据赵华先生《吐鲁番出土伏羲女娲绢、麻布画的艺术风梧及源流》介绍,这类绘画共有数十幅之多,仅新疆博物馆所藏建国以来出土的就有28幅。赵华先生指出:   从这些馆藏伏羲女娲绢、麻布画来看,其墓葬年代最早约在公元六世纪左右的?L氏高昌时期,晚到盛唐时期的公元八世纪,斯坦因刊布的几幅伏羲女娲绢画也属这一历史时期。伏羲女娲图发现时,大部分画西朝下钉在墓室顶部,有的折叠包好放置在死者身旁。这些画有的绘制精细,有的笔法简略,但内容形式大体相同。一般为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画的中心为男女二人,男为伏羲,女为女娲,人首蛇身,上身相拥,蛇尾相绕,女娲执规,伏羲持矩,画的上部绘日,下部绘月,周围是北斗星辰。   (4)武威彩绘灰陶盆绘伏羲女娲图。据云,1982年4月在武威市博物馆内花坛发现的一座魏晋时期土坑墓中出土的一件彩绘灰陶盆内壁,“白陶衣上有墨色绘制的神话故事,画面为:左右上方飞廉各一,下有太阳、月亮。日内绘三足乌,月中有蟾蜍玉兔。日、月均有双翼,蛇身,四周皆云气纹。画面当是伏羲和女娲,太阳、月亮变为伏羲、女娲的头部,两臂变成了双翼。同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所描绘西汉鲁恭王灵光殿壁画中“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形象大致相当”。   (5)敦煌文献P.2636虞世南撰《帝王略论》有关伏羲、女娲的文字。其纪三皇以伏羲为其首,炎帝次之,黄帝又次之,并纪云:      王重民先生以为该《帝王略论》大约抄写于唐高宗李治(650年~683年在位)以后,当可信。   (6)P.4026、P.3625、S.1411等11卷《励忠节抄》有关伏羲的文字。其第24《刑法部》内有云:   臣闻自羲皇以来,即君臣道著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