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免耕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研究
免耕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研究
摘 要:为实现黑龙江省玉米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免耕平作(T1)秋翻垄作(T3),穗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长为T1T2T3。各处理的棒3叶叶面积差异极显著,大小依次为T1T2T3;各处理株高、穗位高以及茎粗大小依次为T1T2T3,但处理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耕作方式;玉米;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3-04-41-02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ntinuabl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the yield of cor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we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patterns on corn yield and agricultural traits with the method of random test desig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treatments was significant(pT1T3.The grain number per ear,100-seed weight,the grain weight per ear and ear length were T1T2T3.The leaf area of three ear leaves were T1T2T3,the three treatmen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The plant height,ear position and the stem diameter were T1T2T3,but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treatments wa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Tillage pattern;Corn;Yield;Agricultural traits
黑龙江省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是拥有世界上最珍贵的三大黑土带资源的地区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制约和人为不尽合理的过度开发耕种、耕作粗放,对农田实行掠夺式经营,使得耕地黑土层变薄,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生产,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免耕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在减少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层水稳性团聚体,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抗侵蚀性,改良和恢复土壤肥力,对提高地力、改善生存环境和土壤水渗透性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2]。免耕最早起源于美国[1],国内有关免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4-6],然而玉米方面的免耕研究却罕见报道。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玉米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为此,笔者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为黑龙江玉米可持续发展、丰富旱作农业区玉米耕作制度以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及品种 试验在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试验地进行,前茬作物为大豆。土壤为草甸黑土,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供试玉米品种为哲单37,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免耕平作(行距38~76cm宽窄行)、秋翻平作(行距38~76cm宽窄行)、秋翻垄作(行距68cm),3个处理分别用T1、T2和T3表示。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7行区,行长10m,株距为20cm,生育期间管理良好。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生育期内测定玉米植株棒3叶叶面积、株高、穗位高和乳熟期第3节茎粗;产量测产方法为对角线布点,每区取5点,每点5m2,按标准水分计算产量;室内考种项目测定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和百粒重。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2003和DPS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免耕平作区平均产量为10 088.5kg/hm2、秋翻平作区平均产量为9 883.1kg/hm2、秋翻垄作区平均产量为9 431.1kg/hm2,免耕平作较秋翻平作、秋翻垄作分别增产205.4kg/hm2、657.4kg/hm2,增产率分别为2.1%、7.0%;秋翻平作较秋翻垄作增产452k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趣味的手工创意--向日葵》-美术课件.ppt VIP
- 派出所民警先进事迹材料三篇 .doc VIP
- VIVITEK丽讯RU76953使用说明书.pdf VIP
- 原调正谱bE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钢琴伴奏联考.pdf VIP
- 泳池工程施工设计方案(3篇).docx VIP
- 少儿水粉 玫瑰庄园—美术课件.pptx VIP
- (一模)贵阳市2025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地理试卷(含官方答案).docx
- 《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苏J9508室外工程-标准设计图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