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进入商业空间.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当艺术进入商业空间   1.《财富堂》一问: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的硬件不断改善,特别是商业设施的建筑、设备、环境、展示水平等方面堪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相比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将香港、台北、首尔等城市甩在后面,这种现代化、国际化的程度让有些人很容易得意洋洋。但是在文化界和艺术界,却有不少有识之士为上海艺术展示空间的边缘化以及已经带来的观展不便、展览效果、管理不易、观众流失等问题感到担忧。所以我们注意到您在这种文化焦虑中积极寻找或探讨另外一种可能性。   王国伟:其实许多人都注意到这个现象了。近年来,随着画廊纷纷进驻商场,一些顶级艺术家的特展也一个个挺进大商场。2014年的莫奈大展在上海淮海路K11商场成功举办,100多元的门票已经直逼故宫的票价水平了。因此,2015年秋至2016年春,就将有“米罗制造一一梦幻版画体验展”在静安寺顶级商场芮欧百货公司开展。同时,还会冒出两个达利大展同城PK的局面。一个是莫奈大展的主办方,此次他们将把达利特展送进十分豪华的上海外滩侣号;另一个就是当年莫奈展的场地方,这次直接在自家K11场地操办达利艺术展。这两个展品规模基本相当的展览,在同一个城市同时开展,也算创造了历史。显然,两个莫奈大展曾经的合作者,从莫奈大展万人空巷的人气和热闹中收获了自信,以至于不惧怕展览撞车。还有在上海新天地太平湖边搭棚的不朽的梵高特展,尽管这只是影像展,依然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可见,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商场艺术展览正成为当代艺术商业化的一种时髦潮流,向我们蜂拥而来。   2.《财富堂》二问:是否因为上海美术馆移至浦东中华艺术宫,它原来的一部分功能也由黄浦江边的当代艺术博物馆来承担,导致市中心具有权威性、标志性的官方展览场地缺失,主办机构和策展人才想到要借助大型商场这个平台来举办艺术展?   王国伟:上海美术馆从市中心的南京西路东迁,完全违背了作为城市地标的美术馆与市民之间特殊关系的相关法则,观展不便是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里也有观众的心理感受因素。从交通来看,对于一次目的明确的“观展旅行”,观众花的时间和费用的预算,其实超出并不太大。观众的心理承受力为何经不起这个不算太大的挫折?我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搬迁忽视了市民内心对地标的普遍认同感,我曾经写过《美术馆的生理距离和心理距离》―文,对此做过分析。事实上现在东迁的美术馆缺乏人气,就是对这种漠视市民内心认同需求的傲慢的一种报复。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美术馆的让渡,才有了“艺术展览+大众消费购物中心”这类商场展览模式的崛起。   3.《财富堂》三问:不过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南迁至非常偏僻的苗江路,许多观众的观展意愿大大降低。那里的交通相当不便,没有公交车,没有地铁,观展结束在路边拦出租车非常难,除非你用手机软件预约。博物馆周边缺少配套设施,简直可以用“荒芜”两字来形容。从上海双年展等一些大型展事看来,中老年观众很少光顾。   王国伟:你说得很对。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上海当前美术馆整体上,给人大而无当、不知所措的错位感。周边配套设施需要改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五年内还难以实现。但如果你在当代艺术策展上做得很好,定位清晰,形成稳定的消费者,尤其是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观众,你就有了向政府提要求的底气。这里有个深层次的问题值得一说,我们绝大部分美术馆,还没按这个行业的基本规范来建馆。如何设定学术定位和艺术风格,决策与执行层面的设立和合理分工,美术馆馆长的产生机制等,都还在一种长官意志或极其随意的程序中产生。这种机制必定产生短期行为和公正性的缺失。   4.《财富堂》四问:回过头来我们还是继续讨论艺术进入商场的话题吧。为什么上海会突然出现这个现象,这是上海人的策展意识超前吗?还是商业敏感特别明显?或者这本身就是拿来主义的产物?   王国伟:其实,这种艺术展览实践,发展至今天,也有一个缓慢实验的过程。从早期的文艺艺术沙龙,到近期的沙龙式小众展览,这些展览作为商场展览的前身,都不在传统美术馆举办。它们往往选择的是公寓式酒店,或一些顶级宾馆、会所等小众场所,举办一个与这些场所消费者趣味匹配的主题艺术展,除了利用这些特殊场所原有的消费者资源外,也会特别邀请跟这些艺术品和场所相同品位,并有艺术消费能力和消费动机的客户来参加。   今天,商场展览火热的原因有许多,首先是艺术消费的巨大需求,其次,全球化和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和交通方便,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市场活力和规模。因此,商场特展主要还是在新兴市场比较活跃。   5.《财富堂》五问:这容易被民众认为是艺术向商业献媚,至少是一种妥协。   王国伟:你这话比较激进,激进在艺术这档事上容易吸引眼球,但也容易导致偏差。我认为用一个中性的词来解读比较妥当,这个词就是“邀请”。从历史看,自从艺术脱离宫廷,从沙龙走向大众,成为大众情人,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