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视觉设计师的自我营销
摘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品商品化已经形成一种趋势,“视觉传达”不再是简单的图形,图像借助媒介传播,而成为“信息”的有效传播,这一种传播被冠名为“娱乐”。这种娱乐性的传播其目的之一就是吸引消费者,其目的之二就是扩大消费欲望。所有的广告,宣传都在有意打动每一个人,让人感兴趣,吸引人们进入这个范围内。视觉设计师们不再只是单单思考有视觉欣赏性的图案作品,而是更多参与到了市场化的竞争中。
关键词:日本 视觉艺术家 艺术商品化 信息 消费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86-02
一 日本当代艺术家
日本自然气候的寒冷和炎热的二重性,赋予了日本艺术和文化多变的调和,弹力和均衡的性格。19世纪欧洲印象画派受到了日本艺术家的彩色版画影响,当时日本被迫与欧美通商,这些版画作品经常被用作瓷器的包装纸或是货箱的填充物,最早被这些画作吸引并收集它们的就有马内等艺术家。日本版画帮助他们从各种意外的和违反程式的角度来领略这个世界。也正是日本人和日本艺术家这种不同的审美视角和乐于打破常规的态度,日本艺术和文化在世界艺术史中的地位不可轻量。
2013年6月底,英国《泰晤士报》公布20世纪最伟大的200名艺术家的调查结果。毕加索、塞尚名列第一、第二。日本有4位艺术家上榜,分别为村上隆、草间弥生、杉木博司和野口勇。在村上隆与草间这对相差了三四十年的视觉艺术家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代艺术家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是如何“销售”自己的。
1 草间弥生作品艺术特点?
很多人不知道草间弥生,也会了解她的圆点,一个圆点从日本画到了美国,再从美国红遍全世界,这里有作者幼年时就对艺术的独特解释,还有草间弥生独自―人在纽约街头的呐喊。
艺术家在创作时,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很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情感及输出的方式,另一种是艺术家自己并不清楚自己的作品,只是会在创作之后,才来找一些解释。
草间的创作可能更加倾向于第一种,在她还小的时候,她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就是特别的,她看到的一切都是由圆点组成的,桌子是圆点的,天花板是圆点的、窗户是圆点、墙壁到屋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是自己的身体、宇宙。在寻找的过程中,她会感觉自己被磨灭、被无限大的时间与绝对的空间感不停旋转着,自己变得渺小而且微不足道。在医学上草间的这种视力与想象是一种病症,但是她领会到这不是只有自己的想像、而且是现实中的状况。正是这种圆点和条纹组成的迷幻世界,成为了她身上最深的印记。
1.2 自我疯狂式宣传
1957年移居美国,她的那些纯色为底,上面布满圆点的作品在美国引起人们的注意,被封为“前卫的女王”。
在几次艺术家联展之后,草间并不满意自己的名气,为了声名大噪,她不顾丈夫约瑟夫,柯内尔对她的建议,没有什么心思投入到创作上,而是对自己进行疯狂炒作。
草间打破了世人对日本女人温文尔雅的看法,她强悍而具有创造性,这样一个外表安静的东方女性面孔在纽约艺术界已经是非常新鲜;但在行为表演中,她疯狂而投入,彻底释放甚至是裸露登场的一面与她的外表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为了创造更大的影响力以及收入,1967年,她开始自己演出,草间弥生的标志性圆点被画到公园的树上、椅子上、猫身上、马、湖面等等,蔓延到千奇百怪的物体表面之后,又铺到了现场行为表演的裸体人之上。
1968年,草间疯狂地组织“人体炸裂”系列裸体集会后,迅速成为美国媒体追逐的对象。她画着浓妆,披着长发,穿着自己改制的怪异服装,依傍“自由女神”像,或在中央公园的“仙女爱丽丝”雕像处恣意地表演,人潮从四面涌来。每个观众需要付2美元“门票”。借此草间弥生获得不菲的收入。1969年,在纽约MOMA的―次展出之后。这个日本女人成为《纽约时报》的封面人物,其头版图片的副标题却是“但这是艺术吗?”。
即使《纽约时报》在质疑这种”艺术”,但草间弥生这个日本女子凭借《纽约时报》让世人知晓,成为名人,得到了她想得到,这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2 村上隆
草间的成名,就像一个不被认可的公式一样,在当今这个信息传播极快的经济社会,当艺术品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商品后,其市场开拓是一个以设计和广告宣传推广为中心的策略。在这一点上,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视觉艺术家―村上隆,应该从前辈草间哪里感受到了当代视觉艺术的流向,以及当今商品化的艺术市场,是如何找到生存法则的。
2.1 村上隆作品特点
村上隆是日本艺术家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他玩世不恭的艺术态度和他对日本宅文化的推广与发展,使他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他强烈意识到西方当代艺术与日本艺术创作的不同。
因而他会在作品《我孤寂的牛仔男孩》中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