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治化思想辨微-中国社会科学网
                    
                                                                       - 39 · 
 · 中 国 哲 学 · 
                         老子治化思想辨微 
                                黄 克 剑 
        [摘 要]本文拟关联老子的 “法 自然”之道与不言之教,寻绎其 “为身”而 “为天 
    下”的措思脉络,挟发老子治化思想的微 旨,勾勒 出老子论治化的原始要终的致思线索, 
    即朴一朴散一复归于朴,对 “无为”而 “治”之意趣有所推阐,并从人生无待与有待的视 
    野检讨 了老子治化观的局限。 
        [关键词]治化 无为 修之身 修之天下                  [中图分类号]B223.1 
                             一 、  “道” “教” “治” 
     《老子》(本文引 《老子》语以帛书乙本为底本 ,并参酌帛书甲本、郭店楚简本,及世传碑、刻、 
注本) “道经”前三章的编次耐人寻味,从贯穿其间的理路略可窥知老子治化思想之所 由。扼要而 
言,一至三章的主题辞依次可谓 “道” “教” “治”;修道以行教,施教以成治,这是一、二、三章 
属文缀句的意脉所在:一章所论在于晓悟非可道之 “道”的 “无名”而 “有名”、 “恒无欲”而 “恒 
有欲”的那种 “有” “无”相即之玄致,二章以修 “无” “有”相即之 “道”而诲示人 “居无为之 
事”这一 “不言之教”,三章则循道依教而如此申致其 “弗为”之治: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诚然,一章 自是 “道”论之总纲,二章可谓 “教”论之总纲,而三章未始不可以 “治”论之总 
纲视之。 “治”,涉及治人者、治于人者以及二者的关系。三章所谓 “不上贤”、 “不贵难得之货”、 
 “不见可欲”,显然是就治人者发论,可概而言之以 “弗为”或 “无为”;所谓使民 “不争” “不为 
盗” “不乱”,皆在于由治人者之 “弗为”而引导治于人者之所当为,其可概而言之以 “不争”或 
 “无争”。而置辞以 “使”,则使治人者与治于人者得以关联——在这关联中治人者处于主动,然而老 
子在此予以治人者于 “治”中的主动地位并非出于对治人者所具权势的仰从,而是要治人者更大程 
度地正己或 “为身” (治身)以化导庶民。于是,由治人者的 “弗为”与治于人者的 “不争”遂可 
祈想一种理想的 “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 
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如此治国化民的理想之境亦可概而言之谓 “若朴” (《老子》十五章。 
下引此书,仅注章节)。这 “弗为” “不争”而趋归于 “朴”为老子治化思想之崖略,其系于推重 
 “上德不德”(三十八章)的 “不言之教”,而终究为 “法 自然”之道所导引。 
    毋庸讳言,在文明濡染而心智已开的人间世,乍称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 
  · 40 ·                     《哲学研究》2016年第 10期 
民无知无欲”,颇有 “愚民”之嫌。的确,若只是就 “治”而言 “治”,对 “无知无欲”之谈作 “愚 
民”的诘难是再 自然不过的事,况且老子还说过 “非以明民也,将 以愚之也”。 (六十五章)然而, 
老子就治化而说 “无知无欲”之 “愚”,毕竟有其独特的 “道”的推奉与 “教”的信守,因此即使 
是率言 “非以明民” “将以愚之”,他也会分外申明那是 “古之为道者”(同上)所为。 
    “道”之本义在于 “导”①,原指人于十字路 口对其所行方向的分辨与择取,当它在老子这里升 
华为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范畴时,被赋予了对人生的根本方向辨而导之的意蕴。老子之 “道”有其 
确然的价值取向,这在终极眷注意味上被隐示的价值乃在于 “自然”之 “朴”。 “自然”.王弼训释 
为 “无称之言,穷极之辞” (《老子道德经注》);不过,从方便处说,亦可了解为未染涉人为之天 
然。 《庄子 ·秋水》称: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其所说的 “天”即天然, 
约略贴近甚或契合于老子之 “自然”。因此,遮诠以言,老子称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 
 自然”(二十五章),乃在于由 “道”引导人以 “地” “天”为楷范从而因循 “自然”,排除一切人 
为造作。老子痛感晚周 “文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北京市顺义区高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三级查房制度整改措施方案.docx VIP
- (正式版)D-L∕T 461-2019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运行维护导则.docx VIP
- (翼人2024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6 看不见的力 课件(新教材).pptx
- 《虚拟电厂建设及运营技术规范》.pdf VIP
- Tosmana中文使用手册.docx VIP
- 中外味觉词汇比较研究.docx VIP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广东省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十五章轴对称 单元达标练习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全国两会看点解读PPT课件.ppt VIP
-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英语试卷.pdf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