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历史阅读素养为本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实施研讨会重点摘要
PAGE \* MERGEFORMAT5
以歷史閱讀素養為本的--
高中歷史教學設計與實施研討會 重點摘要 2017/12/17
計畫緣起:培養學生自主行動的核心素養為:透過史料與證據分析,以建立時序觀念、進行歷史理解,並瞭解史料背後的歷史解釋,建構不同時期的系統性歷史思維。………..有必要對課堂上傳統的歷史教學做一些調整或進一步改變。
參考美國學者Sam Wineburg 在史丹佛大學為培養歷史教師的教學設計能量。2011年出版《像史家一般閱讀—在課堂裡教歷史閱讀素養》(台大歷史系宋家復教授完成中譯本,2016年由台大出版中心發行)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研究中心與宋家復教授,進行為期兩年的「以歷史閱讀素養為本的高中歷史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計畫(2016~2017)。試圖將Sam Wineburg「像史家一般閱讀」教學取經,以文本閱讀為主、具有歷史教學素養的教學方法「在地化」,研發一些適合於台灣教科書脈絡的閱讀文本、教學工具與教學策略,並透過試教教學,從中回饋與修正教學設計,提共教學者參考。
不准拍攝,預計會整理出版。
上台報告高中教師的一些小提醒
1.準備一個題目,兩年來的準備、開會與討論,感覺完成一篇碩士論文了。
2.原始資料老師要先簡化,再給學生閱讀,否則學生看不懂。
3.學生必須要具備先備知識,很重要。
4.偶而設計,讓學生發表意見
一些負面的反應
放在多元選修課實施,有15位同學。只有兩位是老師希望的答案。
學生反映:「老師您是教我們否定課本嗎?」
學生反映:「老師您教的會考嗎?」(第4頁會考,大考趨勢就是這樣)
學生大都反映可以接受新型的教學方式,但也擔心原來的歷史教學內容的進學進度教不完。(不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設計考量,而倒像在反應是建中生北一女的學生…..,課本自己讀就可以考100分,還要你來教。)
大學教授的建議
設計主題不要太複雜,每次一到三個就好,讓同學能聚焦討論。
歷史的多元思考設計,到後來可能會流於歷史的虛無主義。(宋家復)
設計沒有正確答案的各個選項。(張元)
進行精密閱讀,資料不要太多
放在選修課
教案建議:
材料不要超過6種
工具不要超過4種
方式:
分析短文
分析圖像
分析各種表格或正負面分析表
建議:
嵌入教材之中
9.設計問題,再聚焦(簡化),不要太複雜。
10.參考阿爾法科的《魔法論》(張元)
eq \o\ac(○,1)不要現代的方法,去使用古代資料。
eq \o\ac(○,2)而是要回到過去歷史背景去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事實。
11.歷史是甚麼?
不只是 eq \o\ac(○,1).過去的史實
如何 eq \o\ac(○,2).對過去史實的探究與理解,要如何面對與理解歷史人物。
12.
《108新課綱與素養命題精進方向》 大考中心主任管美蓉研究員
(一)111學年起適用,新增題型:
「素養」與「跨領域能力」的題型
命題方向說明:
新型題目的設計,非選擇題和選擇題。問題:非選擇題要如何評分?
次日已招集另一批人員,開始設計新題型和測試。
試題設計:
社會科要有跨學科(例如:全球化、永續發展 、能源….)
(二).命題三大方向
1.情境化
2.整合運用能力
3.跨領域
(三).考試會有三種題型
1.基本題
2.情境題
3.素養試題:閱讀理解,含選擇題搭配非選擇題,一題大約A4的一半分
量可接受。
(四).其他的一些補充
1.學生需大量閱讀
2.培養學生多元思考能力
3.學生要力求貫通,統整運用
4.教學者並非每一堂課做這樣的教學,找適合的時間來做。
5.考試題目要看學生的能力,不只是「你記得多少」,而是「你有無理解
與思考」。
(五). 12月17日問參加研習的同學,他說學測和指考應該都會考。
莊德仁:《閱讀素養與中學歷史—教材教法》的讀後雜記
大考試題的刺激(第一章第三節 頁23)
1.「當時的我對大考中心試題竟可以脫離教科書的內容,深感不解……………
但罵得愈重,卻見大考試題依舊與教科書有著一段不小距離….」
2.我發現很多試題是教科書相關內容的換句話說「陳述」,學生只要找到重要
關鍵字,便可輕鬆解答。…….比較麻煩的是:許多試題多脫離課本的相關
內容,學生很難判斷正確答案。…而這些題目,很多是摘錄自學術論文,
便讓我興起:摘錄與教科書內容關學術論著,作為歷史課上課教材的想法,
此即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