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老年人 同居与再婚思考
关于老年人 同居与再婚思考
【摘 要】 中国已快速进入老龄化时代,养老成为热议的民生话题。失偶老人由于种种原因,无奈地选择了非婚同居。为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全社会应关注并帮助他们成功再婚,营造美满幸福的家庭。
【关键词】失偶老人;同居;再婚;养老;关注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2-0230-01
2月19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止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两亿,占总人口的14.9%,这表明,中国已经快速进入老龄化时代。现在的老年人,经历过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艰苦奋斗数十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何让他们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是需要全社会认真解决的重要民生课题之一。
一、非婚同居,失偶老人的尴尬选择
当下中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两种,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但都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增长迅猛,社会养老机构,无论其数量和服务质量远不能满足广大老人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三代同堂的家庭模式渐趋解体。年轻人在快节奏生活压力下,终日奔波打拼,无暇或无力承担赡养义务,由此促生大量农村留守老人和城市空巢老人。在此境遇下,曾出现过独居老人生活无人关照,有病不能及时就医,精神得不到慰藉而早逝的现象,令人慨叹。
面对社会现实,失偶老人怎样毫无遗憾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呢?他们做出了重组家庭, 互相扶助养老的选择。
中国有俗语称,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失偶老人或有过痛苦的单身体验,决心要摆脱孤寂凄然的生活状态,向往找到心仪的另一半,牵手共沐夕阳。于是,寻求另一半,成为某些地方夕阳红的可喜景观。去年11月,上海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相亲会,竟吸引了4万名到访者。一个15平米的房间挤进了约50位中老年人,边仔细查看征婚卡的信息,边做抄记。
然而,婚介所的数据显示,成功介绍的情侣中,实际登记结婚的只占50%,另有一半则选择同居。非婚同居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某些人法律意识淡漠, 认为二人搭伴过日子,合得来,则相处;合不来,则分离。省去办证的“麻烦“。这种不严肃的婚姻态度,理应加以反对与摒弃。 二是老人再婚要求遭遇到子女的强烈反对与拒绝。这实际上违背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现在六七十岁的失偶老人曾受过党的正统教育,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法制观念。他们与年轻人同样享有爱的权利。既然相识相爱了,就希望能堂堂正正地进入婚姻殿堂,按照婚姻法登记领证,名正言顺地过上有尊严的婚姻生活。但是,他们的有些子女,却不尊重父(母)的感情,不尊重相关法规,出于对准继父(母)百年后对家庭部分遗产的合理继承之戒备,宁愿认可长辈的同居关系,也决不答应他们要结婚的正当要求。对此,一位准继母这样表述了自己的屈辱与无奈:他的儿子们常冷漠地盯着我,好像我从他们家占到了多大的便宜,他们的父亲把其生母留下的一切珍贵物品都给了我似的。她还说,这些年轻人一点儿不理解他们俩在互相关心和照顾,因为双方的儿女都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工作。
近年来国内房价的不断飙升,使家庭房产纠纷在民事诉讼案的比例呈上升之势。实际上,大多数没有履行婚姻登记手续的老人,也是出于防止未来发生纠纷的考虑,比如亡故后的财产分割问题。他们不愿在此问题上,与子女翻脸,给晚年生活蒙上阴影。
由于上述原因,一些失偶老人无奈地选择了非婚同居。尽管社会以开放的心态,对老人同居现象表示深为理解和极大的包容,但法律专家却发出警告,那些违规的婚姻关系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其原因之一是老年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二是同居若被认可为流行的婚姻模式,社会稳定将受到侵蚀。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同居的结果伤害最大的大都是老年妇女。由于女性老人的预期寿命长于男性,往往同居到最后还是男的要先离开人世。女性老人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照顾“老伴儿”的起居,在“老伴儿”生病住院期间,还承担护理照料工作。如果不能被对方子女接纳,其晚景将更为凄楚 。 按照法律,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均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发生纠纷后,各项权益也不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同居现象还可能给某些道德 低下者以可乘之机,借同居骗取钱财,侵害老年人身心健康。
一些辛酸的同居教训可为专家的告诫做出注脚。比如,同居双方身体健康,经济独立时,相安无事。一旦一方有病后,矛盾即产生。无病者可能沉默地结束同居以摆脱负担。另有真实的故事,老年情侣同居7年,期间女伴提供了不小的财力支持,但男伴病故后,她竟然被男方的子女立刻扫地出门。实在令人心寒。
二、共同关注,促老年再婚花好月圆
为维护婚姻法的尊严,维护健康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全社会都应关心失偶老人的晚年生活,帮助他们结束同居,完成再婚,重建和谐幸福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