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指挥家曹鹏感恩音乐、家人和身边的年轻人.docVIP

“九零后”指挥家曹鹏感恩音乐、家人和身边的年轻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零后”指挥家曹鹏感恩音乐、家人和身边的年轻人   见到曹老师是在下午,90岁高龄的他腿脚利索,从楼梯上噌噌就跑下来了,雪白络腮胡被带得飘了起来。我们都替他捏把汗,忙不迭让他慢些,他却毫不在乎道:“不碍事,这楼梯我每天上下二十多回,闭着眼也能走。”谈话中,曹鹏极力淡化自己的身份,对于国家一级指挥的称谓,他直言不敢当。在众多荣誉和头衔中,他最得意的却是“志愿者”这个身份。对音乐,他始终心存敬畏,对生活,他依旧充满热情。耄耋高龄的他,心中所念所想,仍是孜孜不倦地普及交响乐。而他在强身健体方面的坚持,更让人感慨他老当益壮,交响乐团里的年轻人都戏称他是“九零后”的指挥家。   亲情、师恩永难忘   曹鹏本名曹灿菹,江苏江阴人,1925年12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在曹鹏的记忆中,祖宅非常气派,正门的门楣上写了“圣旨”二字,可见祖上功名不小。后来祖宅毁于“文革”,曹鹏对此又是庆幸又是可惜,幸其毁坏使他捱过“文革”,惜其不见有辱祖宗光彩。   在曹鹏一岁多的时候,父亲便北上东北参加了抗日联军,自此音讯全无。直到后来他长大成人,父亲只身从新疆回到江阴,一家人才知道,原来父亲辗转到了新疆后,军阀盛世才把去意坚定者悉数枪毙,父亲不得已隐姓埋名,在新疆蛰伏多年。   后来曹鹏在上海立足,把年迈的父亲接到身边尽孝,弥补自己多年的遗憾。然而有些遗憾可以弥补,有些却只能用来痛惜了。“文革”中,曹鹏被下放农场,在这期间父亲却过世了。不能为父亲送终,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曹鹏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母亲是个大家闺秀,熟读诗书,通情达理。1945年,日占区的江阴人民饱受日军摧残,这一年,曹鹏决定参加新四军,他向母亲说明了去意,这位伟大的女性给予了儿子充分的支持,尽管战争让她“失去”了丈夫,她仍义无反顾地把儿子送上了前线。   1955年,曹鹏考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指挥家L.金兹布尔克。在莫斯科的六年时间里,曹鹏与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为苏联的音乐文化底蕴深深折服。留苏期间,家乡传来了母亲病逝的噩耗,在那个交通闭塞的年代,远在万里之外的曹鹏身不由己。不能为母亲送终,也令他抱憾。   回国后,曹鹏与苏联老师依旧保持着联系,后来却因中苏交恶,与老师的通信也中断了,这一断就是几十年。等到中苏关系正常化,老师早已过世。不能为老师送终,这同样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从那以后,每逢去俄罗斯演出,不论多忙,曹鹏都会抽空去莫斯科音乐学院,到老师的画像前瞻仰一番。好几次他都淌下热泪,随行的俄方人员都非常感动。现在,曹鹏找到了一本老师的俄文著作,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把老师的作品翻译出来。人生已经足够悲伤,他不想再有任何遗憾。   脑动、身动倍年轻   曹鹏家的房子是复式的,客厅中有个楼梯,这是他当初买房子的时候就计划好的,每天他要在楼梯上上下数十回,对于90岁的他来说,没有比这更简便的锻炼方式了。“我办公都在楼下,吃饭睡觉在楼上,有时什么忘拿了,我就往上跑。”说话间,他就奔到了楼上,拿来了有关他指挥艺术的书籍,他爬楼梯的动作利索极了,比年轻人都要矫健自如。   说到自己的养生心得,曹鹏讲了四个字:“动静结合。”他的静是指淡泊的心态,不去争名夺利,更多的是在心理上的平和安静,他的动则分为“脑动”和“身动”两种。   说到“脑动”,这对曹鹏来说有如家常便饭。身为一个指挥家,曹鹏至今仍保持着背谱的习惯,不论多么复杂的谱子,他都力争记在脑子里。每天没完没了地读谱记谱,让曹鹏思路敏锐,记忆力惊人。   相比于“脑动”的主动性,“身动”在有些时候则有些迫不得已。就拿接受采访的前一天来说,上午他在南洋模范中学为退休教师指挥演出,中午顾不上吃饭,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上海大学帮助乐团排练,这还是在他身患重感冒的情况下。   更多的时候,曹老是热爱运动、敢于运动的典型。为什么说敢于运动呢?这就要说一说他家一件有趣的事了。   早年曹鹏在“留苏”之前,先要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一年俄文,那时他与妻子夏惠玲已经结婚并生下了大女儿。他们住在市区,而曹鹏上课却在郊区,为此,他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每天来回骑四个小时,早上赶到学校专心上俄文课,晚上赶回家给孩子搓洗尿布。   “那时是灌输式教育,每天强制背诵50个生词,我就在路上一边骑车一边背诵,骑到家我的生词也背熟了。”那辆“飞鸽”牌自行车陪了他一年,等曹鹏从苏联回国后,那辆“飞鸽”牌又跟着他来到了上海,陪伴他走过无数个日夜。   自行车对于曹鹏来说,已不仅限于代步的工具,而是成了他同行路上的好伙伴,强健体魄的好帮手。   不论去哪里,他都乐于骑车过去,一直到去年,家人看他年事已高,再不允许他骑了。可没安分几天,曹鹏实在心痒难耐,每每出门,总是托言步行,然后偷偷骑着车出去了。有时被小区门卫或是小区外的报亭摊主撞见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