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docVIP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   任何法律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必须直面所处的时代,任何法治路径的探索和延展都必须立意于解决实际的问题。   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我们正面临着这样一些困难――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等。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   这是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   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正是为了解决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背景下所遇到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垄断损害更加突出、大量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等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以维护最大数量、最大程度、最大范围的社会公共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   现阶段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已经具有了充分的理论储备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诉讼机制时机业已成熟。      一、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的法理呼声与时代需要      (一)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的理论背景   随着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理论的创新与突破,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理论储备。   (1)从公地悲剧到公共利益维护。   “公地悲剧”是经济学上一个著名的预言,有一块草地,草地被分成几块分给牧羊人,但在中间留下了一块作为公共用地,每一个牧羊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结果,一年下来被划分给个人的草地被有计划和节制地使用,而作为公共用地的草地却因为过度放牧而寸草不生。由于人自利的本性,在公共利益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下,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榨取公共资源为己所用,而有限的公共资源正是社会为维系自身的存在而不至毁于一旦所必需的;但处于无人保护状态下的公共利益是最易受到侵害的。为了维系社会的存在,公共利益就有了保护的必要,但传统的诉讼手段面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力不从心。   (2)从被动司法与机关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对国家的作用进行了重新认识,有两种观点:一是国家积极作为论。强调国家要积极地以追求公共利益作为国家的任务,国家有义务促使人民获得最大的幸福,国家负有广泛的责任,追求公共福利、促进经济成长及文化振兴,成为“福利国家”。二是国家辅助性理论。认为实现公共利益是国家责无旁贷的绝对任务。但是,这种国家追求、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必须在社会的个人凭自己的努力无法获得利益,因而也无法获得公益时,才能为之,所以是一种次要的补充性的辅助行为。 “国家积极作为论”和“国家辅助性理论”明显不同于否定国家主动追求公益的“国家无为而治论”,都强调国家在实现公共利益上的广泛责任。据此,作为国家代表的检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就具有了理论上的根据。   (3)从“直接利害”到原告适格理论重塑。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制度实行的是民事诉讼原告一元主义。《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这表明民事诉讼当事人仅仅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民事权益争议,才有权以原告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行使司法审判权保护其民事权益,而与案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或组织无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非直接利害关系人仅有“支持起诉权” 。   (三)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的时代要求   公益诉讼是社会生产化大分工和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中,公民的权利概念在诉讼法律制度上的必然产物,因为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影响带来大量损害,其赔偿所涉及到了多数人诉讼案件。在工业社会,对损害由有组织的群体提交法院使司法程序的传统构造和目标带来的巨大变化。因此除非抛弃司法程序个人主义观念,否则现代型的群体性纠纷不可能获得有效的司法救济,为了保护对现代经济巨人提起的集团诉讼的公众或社会利益,司法必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现时开展公益诉讼的实践边界      我国《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一直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下,保卫着国家和公共利益。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的限制,我国检察机关在实践中采取三种方式参与公益诉讼。   1、支持起诉。   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