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球草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吊球草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吊球草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摘要] 研究吊球草Hyptis rhomboidea的化学成分,并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采用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Gel CHP-20,RP-18,PTLC及硅胶等色谱法对吊球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评价部分单体化合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乙酯(1)、熊果酸(2)、齐墩果酸(3)、vanillactic acid(4)、迷迭香酸甲酯(5)、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7)、冬青素A(8)、β-香树脂醇(9)、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紫云英苷,10)和胆甾-5-烯-3β,4β-二醇(11)。其中化合物1对核盘菌的抑制活性最强,MIC为16.2 mg?L-1,化合物5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核盘菌的抑制活性最强,MIC分别为8.1,16.2 mg?L-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关键词] 吊球草;化学成分;抑菌活性   吊球草Hyptis rhomboidea Mart. et Gal为唇形科山香属植物。本属植物有350~400种,均产自美洲热带至亚热带地区。中国有4种,分别为山香H. suaveolens、穗序山香H. spicigera、吊球草H. rhomboidea、短柄吊球草H. brevipes,均见于我国南部沿海。吊球草在民间用于治疗肝炎,溃疡以及水肿。吊球草的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抗菌、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1]。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山香属植物山香挥发油中含β-榄香烯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活性[2-3],短柄吊球草全草中含黄酮、甾族糖苷类、三萜以及5,6-α-吡喃酮衍生物[4]以及挥发油中含大根香叶烯、丁香烯等[5]。国内外尚未见对穗序山香和吊球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为探索其中具有药效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本实验对吊球草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Gel CHP-20,RP-18,PTLC及硅胶等色谱法对吊球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解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所有化合物1~11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4~6,10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1 材料   WRS-1B型数字熔点测定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未校正);Bruker DPX-400核磁共振仪(TMS为内标);Q-TOF Micro质谱仪(美国Maters公司,HR-ESI-MS);真空薄膜浓缩装置[6];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柱色谱填料Diaion HP-20,MCI-Gel CHP-20(日本三菱公司产品),Sephadex LH-20凝胶Pharmacia Bioteck 产品)。柱色谱硅胶(160~200目)、薄层色谱用硅胶G和GF254均系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   吊球草采自海南三亚,由海南大学药用植物学黄世满教授鉴定为唇形科山香属植物全草。标本存于本实验室。烘干后打粉过40目筛,密闭冷藏备用。实验所选菌种: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Fg)、大麦赤霉病菌(F. graminearum Schwabe,Fgs)、黑根霉病菌(Rhizopus nigricans,Rn)、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Et)、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Fo)、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Bc)、小核盘菌(Sclerotinia minor,Sm)、油菜菌核病菌(S. sclerotiorum,Ssc)8种植物病原真菌由浙江农林大学森林保护实验室提供。   2 方法   2.1 提取分离   取干燥的吊球草粗粉6 kg,用3倍体积分数的75%乙醇冷浸提取3次,每次24 h。抽滤,合并滤液,采用真空薄膜浓缩装置进行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3,用适量活性炭脱色,除去活性炭,再将原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浓缩后的总浸膏0.5 kg。将总浸膏加入适量水超声分散,依次用石油醚(2.5 L)、乙酸乙酯(2.5 L)、正丁醇(2.5 L)萃取,将所得各部分萃取液进行减压浓缩得到石油醚部位(45 g)、乙酸乙酯部位(110 g)、正丁醇部位(132 g)和水部位(291 g)。将所得乙酸乙酯萃取部位110 g通过硅胶(160~200目)柱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