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经验可靠性
历史经验可靠性
摘 要 休谟的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相互生成、彼此制约。在怀疑主义的观照下,证据链消失。关于历史的推论都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推论,但因果联系不过是主观上的习惯性联想,是现象之间的“恒常连结”,所有关于历史的推理不过是些思辨性的意见,这与历史事实不能等同。坚持人性同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失,虽然那表明休谟对实体说的批判不够彻底。智识经验促成休谟的怀疑主义立场,而生活经验成为休谟在历史研究中所信赖,在古代史研究中,我们应选择相信初始经验,相信恒常连结,习惯是可靠的指南。
关键词 证据,经验,实体,观念,信念
中图分类号 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08-0059-05
大卫?休谟(1711―1776年)的怀疑主义与其历史性立场相关,这种历史性立场关涉具体处境和事件,由经验主义衍生而来。在历史研究中,怀疑主义所导致的证据缺失由经验来弥补,二者相互生成、彼此制约。休谟作为经验主义者是学界共识,不过经验还可以细分:生活经验和智识经验。前者倾向于从对生活世界的直觉体验而得出经验结论;后者倾向于从对心理活动的内在体验和反省而得出的经验结论,比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简单地讲,智识经验促成休谟的怀疑主义立场,而生活经验成为休谟在历史研究中所信赖。
休谟质疑所有哲学家的言论,他认为这些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提出过分死板的原理,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广泛的多样性,而大自然在她的所有运作中却极为钟爱多样性。哲学家一旦抓住了他中意得某个原理(它或许能解释很多自然现象),便将它无限扩大,去解释万事万物,将每一种现象都归因于它,尽管他们的推论牵强、荒谬,我们的思维因此而变得狭隘短浅,不能认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广度,却以为大自然的运作也像我们的思考一样受到了限制”。①一个生动活泼、变动不居的生活世界被我们人为的概念和原理切割得支离破碎,这种认识直到19世纪末法国学者柏格森那里才有系统表述,随后这种哲学批判观照下的意识流小说方才兴起。
休谟的怀疑主义立场与其个人学术倾向有关,不过也不能否认当时存在的一种怀疑和批判的学术氛围,可能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反动。实际上,怀疑主义“就含在西方文化的骨髓里。到18世纪启蒙运动时,似乎真正的知识分子都不免有某种程度的怀疑论。启蒙运动领袖之一狄德罗曾说:‘一切事物都需检验,一切都需过滤筛选。没有任何例外,不怕伤谁的感情’。在狄德罗宣布的新时代里,思考的人必须‘无情地践踏’过所有旧的传统,向每一种思考障碍提出质疑。自那时起,没有所谓既定前提,也没有不容置疑的事”。②不过,休谟对怀疑主义也有自觉审慎的反思,他指责那种粗鄙而愚昧的怀疑主义“给通常人以一种抗拒他们所不易了解的事物的普遍的偏见,使他们对于每一种需要精深推理来证明和建立的原则,一概拒不接受”。③肤浅的怀疑主义对知识增长无益。
在这种氛围下,休谟对事实的质疑,对因果关系的重新思考也算情理之中。他发现,“关于实际事情的一切理论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仅凭借这种关系,我们就可以超出我们记忆和感观的证据以外。如果你问一个人,他为什么相信任何不存在的事实,例如,问他为什么相信他的朋友是在国内或在法国,他便会给你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又是别的一些事实,类如他接到他朋友的一封信,或者知道他先前的决心和预告。一个人如果在荒岛上找到一个表或其他任何机器,他就会断言说,从前那个岛上一定有过人”。①因果关系是人们赖以作出判断的根据。人们相信事实情况的一切推理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它们的关系被比作逻辑中的根据和论断的关系,但是休谟却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果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它其实只是我们的先有观念和后续观念的习惯性推论。我们观察到一些事情前后相连,如寒冷降雪,火能生热,于是我们推论这两种事物之间有因果关系,使得我们看到其中一个出现,就期待另一个出现,因果联系只不过是主观上的习惯性推想。心灵因习惯而以为二者有联系,这就是因果关系的真实内容,因此我们深信不疑的科学定律都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相信“归纳原则”的结果。波普尔主要从此点出发,提出了对历史学界影响甚深的“覆盖定律模型”,②旨在强调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在方法上统一。
在休谟看来,不能认为一件事物与另一件事物有必然关系,或者说一件事物造就另一件事物,只是我们比较多的看到一件事物的出现伴随另一件事物的出现,由此,他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恒常连结。因果关系不是世界或自然的本质,只是我们对两种事物前后相继出现而形成的心理习惯。休谟之前,这种认识已经在伊斯兰哲学家那里出现,休谟之后,罗素进一步将因果关系斥之为迷信。
因果关系被解构之后,休谟指出:“关于实际事情的一切推论都是这种性质。我们总是假设,在现在的事实和由此推得的事实之间,必然有一种联系。”③历史被休谟列入有关“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护理人员N1进阶N2考试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DB21T1342-2021 建筑工程文件编制归档规程.pdf
- Unit-1-Discovering-Useful-Structures-超好用的公开课获奖课件-(.pptx VIP
-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 VIP
- 医疗操作规程.docx VIP
- 湖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docx
- 钒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改性.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与制动系统(配实训工单) 实训手册(带答案).docx VIP
- 吊装施工专业技术方案(含计算).doc VIP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护与检修中职全套完整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