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案
PAGE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汇编
目 录
第1课《沁园春·长沙》
第2课《再别康桥》
第3课《面朝大海》
第4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5课《致橡树》
第6课《相信未来》
第7课《荷塘月色》
第8课《长江三峡》
第9课《我的空中楼阁》
第10课《晚秋佳日》
第11课《可以预约的雪》
第12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13课《拿来主义》
第14课《获得教养的途径》
第15课《不自由,毋宁死》
第16课《静女》公开课x
第17课《《归园田居 其一》
第18课《将进酒》
第19课《旅夜抒怀》
第20课《买花》
第21课《书愤》
第22课《景泰蓝的制作》
第23课《建筑师是怎么样进行工作的》
第24课《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第25课《神通广大的纳米材料》
第26课《祝福》
第27课《警察与赞美诗》
第28课《荷花淀》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3
课 题
沁园春·长沙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①.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②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③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①.⒈研究传统文化与诗歌意象间的关系,进而解读诗歌。
②.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3、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课标考纲要求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情景关系,体味词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意象,了解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鉴赏诗歌。
教法学法
1.提纲式教学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3.探究拓展法。
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
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
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
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在初中我们学过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还记得是哪一首吗?(学生回答:《沁园春·雪》)。(教师问)谁会背这首词(学生试背,教师纠正)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但与词的内容不一定有关 ;“雪”是词的题目,它才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它的格式和《沁园春 ·雪》是一样的,但内容却并不相同。它们的上阕都写了景,但一个是冬景,一个是秋景。写冬景的《沁园春·雪》我们已经学过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沁园春·长沙》是怎样写秋景的,写的又是怎样的秋景。
二、整体感知,诵读课文
1、诗歌基本常识
词又叫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词 由词牌和题目构成,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 、结构 、用韵、乐谱等形式,因此又叫倚声。 词的分类: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前阕,后阕;上片,下片;正式双调;换头,过片)、三叠、四叠;按风格可分为婉约词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和豪放词派(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鉴赏诗歌的方法
A、从作者了解背景(包括作者所出的时代背景,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
B、从字面读出感觉
C、从意象掌握感情、洞察心胸
D、从语言赏析技巧
3、解题及背景介绍
“沁园春”词牌名。 “长沙”标题。作者毛泽东同志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这首词写于1925年秋。毛泽东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提问)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
而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也是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了解了这些会对我们理解词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
4、学生诵读,教师指导(重点在节奏把握上);
5、检查全班背诵,抽两名学生独背;
6、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词的上阕,想象词中描写的景色。
三、研读课文,深层理解
【上阕研读】:1、(明确):时间(寒秋)、地点(湘江,橘子洲头)。
2、(明确):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3、(明确):【不行。“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力当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锡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学案含答案.docx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含计划.docx
-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docx
- 【人教部编版】2018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x
- 【鲁科版】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课时训练含答案.docx
- 【苏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第1-16课教案设计汇编.docx
- 【苏教版】中职语文第四册第1-16课教案设计汇编.docx
- 2018年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学优生拔高课程专题精讲教案【十五讲】48.docx
- 2018年七年级语文全册精品导学案知识点归纳点拨.docx
- 2018届湖南省长沙市初三物理复习中考试题分类汇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