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地图在海域中运用价值研究
古地图在海域中运用价值研究
摘要: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古地图资料,分析古地图中的南海海域及其岛屿分布和命名情况,从地图上可以明确的看到,中国及国外古地图对海域的运用,以南海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古地图;南海;主权;政治
中图分类号:K99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南海是我国地缘政治中最敏感和最复杂的区域,波及“六国七方”,同时域外大国势力为谋求利益也借各种名由干预南海地区事务,如所谓“南海仲裁”的闹剧,这些均使得南海地区主权争端成为全球主权争端中最复杂的。我国学者多从历史、政治、法律、海洋、经济、军事、地理、信息等不同方面研究分析我国对南海主权无可争辩。诸多相关文献中,援引古代历史书籍中文字记载和法理证据的占较多数,很少有利用地图来表达。地图反映政治主权属性,在解决边界争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950年以色列代表与约旦边界争端问题中作出“关于地图作为争端双方协议的附录,具有与双方协议同等法律价值问题”的阐释,英吉利海峡的泽西岛和法国海岸之间的曼基耶(Is Minquiers)和艾克里荷(Is Ecrehos)两群小岛和礁石的主权争端案中,主要依据就是一封信和两幅海图。吴凤斌结合有关史料分析明清时代古地图记载中的南海诸岛,并根据南海诸岛不同画法对地图进行分类。张耀光利用地图阐释了南海断续国界线形成和演变过程,说明南海9条断续海域疆界线内的岛礁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韩振华、许盘清等基于16-19世纪的外国地图指出19世纪20年代之前外国地图中记载的帕拉塞尔是“古帕拉塞尔”,并不是我国的西沙群岛,并分析了帕拉塞尔的历史演变。房建昌、王涛结合中外测绘史料和外国海图阐述近代南海诸岛海图的形成史,以及对南海航线的认识与南海测绘调查的历程。
目前南海争端史的研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在主权论证问题上未能充分发挥地图证据的作用。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与对外交往过程中又产生了大量的地图,如何妥善的处理与应用这些地图,对于维护国家领土与海洋权益息息相关。但目前中文文献中鲜有对于地图证据在海洋划界中的法律效力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国内外古地图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古地图在南海主权争端中的价值。
2中国古地图中的南海
地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军事国防、对外交往当中地图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存中国古代记载南海的地图主要是以明清两代为主,最早是801年唐代贾耽的《华夷图》绘有海南岛,并注“五岭自衡山之南,一山东尽于海,其南涨海,之北古荒,服秦置三郡,汉分九郡,日南朱崖皆其地”。1225年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序《诸蕃图》将南海诸岛标为“石床(塘)”(南沙)、“长沙”(西沙)。1555年明代罗洪先《广舆图?舆地总图》绘有两个“石塘”(东沙、南沙)、一个“长沙”(西沙与中沙)。1602年明朝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绘有“万里长砂”,并注“大明声名文物之盛,自十五度至四十二度皆是”。1621年明茅元仪《武备志》中的《郑和航海图》绘有“石星石塘”(东沙和中沙)、“万生石塘屿”(南沙)和“石塘”(西沙)。1624年《明末疆里及漳泉航海通交图》(即著名的“The Selden Map of China”)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兼具东西方古代绘制技术的航海总图,绘有“南澳气”、“万里长沙”(中沙)、“万里石塘”(南沙)。1678年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海夷图?东南海夷图》[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西沙群岛地名汇释与考证”(2015SJD239)
绘有“石塘”(东沙、西沙、中沙)、“长沙”(南沙)。1730年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中的《四海总图》绘有“气沙头”(东沙)、“七洲洋”(西沙)、“石塘”(南沙)、“长沙”(中沙)。1767年黄证孙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和1800年晓峰的《清绘府州县厅总图》绘有“南澳气”(东沙)、“七洲洋(洋)”(西沙)、“万里石塘”(南沙)、“万里长沙”(中沙),并把“七州洋”划为我国的一个府。1790年《中国东半球沿海图》绘有“七洋洲”和“石塘”。1838年严如煜《洋防辑要》中的《直省海洋总图》和《广东洋图》绘有东到西的“万里长沙”(东沙、西沙),以及北到南的“万里长沙”(中沙、南沙),绘有“象石”和“九乳螺洲”(西沙)列入“广东洋图”版图之内。还有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园图》、俞昌会的《防海辑要》中《直省海洋总图》、郑光祖的《醒世一斑录》中《天地?中国外夷总图》、邵广文的《七省沿海总图》之《环海总图》、王之春的《国朝柔远纪》之《环海全图》、吴长发重订的《大清天下中华各省府州县厅地理全图》等等都有将南海及相关岛屿绘入地图中。
此外,清代政府官方出版的具有权威性的政区图,如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出版的《大清中外天下全图》绘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