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学界对道家思想教育价值探讨
台湾学界对道家思想教育价值探讨
摘要 台湾学界对道家教育思想的研究比较活跃。通过心理学教育、教与学方法论等角度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思考,有益于具体阐释道家思想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台湾;道家思想;教育价值
一、对心理学教育价值的探讨
前文已经论述了台湾道家思想研究在心理学教育价值方面的一些经验与成果。①在引进、借鉴、运用西方心理学理论、方法的同时,台湾心理学界还提出了“心理学本土化建设”的主张和口号。所谓“本土化”,是针对西方心理学理论一直占据支配和权威地位这一现象,主张中国心理学应以中国的社会文化为背景,以中国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为研究内容;主张发掘整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心理学资料和思想、方法。台湾心理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心理学资料和思想、方法是建设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坚实基础,如何挖掘与运用,使其与中国现代心理学相衔接,是实现“本土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比,台湾道家学界做了积极呼应。
分析台湾道家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研究方法和路径上考察,大致有如下几个层面:
1.作为资料发掘、整理的文本细读和阐释
正如学者张耀翔所说,中国古代心理学研究几乎全由哲学家及伦理学家兼任②,老庄书中也含有大量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正是这种“兼有”的特点,必须对这方面的内容做细致的发掘整理和解读。例如,傅佩荣认为,关于人动心起念的复杂情况,很难有比《庄子》“在宥”一文中如下一段写得更贴切生动了:“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绰约柔乎刚强,廉刿雕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③傅佩荣又指出,《庄子》“列御寇”中还列出五种表里不一的情形,说得更为具体:“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慎?ざ?达,有坚而缦,有缓而?I。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④陈鼓应也有类似的文本细读,如他注意到《庄子》“庚桑楚”中列出二十四种妨碍认识、阻塞心灵活动的因素:“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缪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⑤
可见《庄子》对当时心理现象的揭示和分析,已经达到细致、深刻的程度。因此,文本细读是不能绕过的研究起点。
2.对心理教育价值的各种阐发
这一层面的阐发,因关注点或研究方法不同,呈现为不同的类型。
一种是针对具体的文本片段而发。例如上引“列御寇”一文列出五种表里不一的表现后,提出了九种检验人心的方法即“九征”,如“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等等。傅佩荣认为,这番话对于读者的意义,首先应该用来省察及认识自己,如果自己都无法通过九征的检验,又凭什么去要求别人呢?宋朝哲学家喜欢强调“在事上磨练”,正符合庄子的用意。因为若是光凭说“理”,谁不能侃侃而谈?只有遇到具体的“事”时,才有真正的操守可言。⑥这是加了一条“先己后人”的要求来阐发“九征”的教育价值。
另一种是综合全书同类的资料乃至词语进行阐发。如陈鼓应纵览《庄子》全书,对谈及“心”的文字作了统计和分析。据他统计,全书约有一百八十次谈及“心”,可见庄子重视的程度。据他归纳分析,庄子谈“心”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客观描述,如“人心”以及不加任何修饰词的单称的“心”;一类是具有负面意义的,如“成心”“贼心”“机心”“滑心”,这一意义的“心”容易被种种欲念所奴役,它的伸展成了精神的桎梏;还有一类是含有积极意义的,如“常心”“静心”“心斋”,这一意义的“心”洗净了欲念的搅扰,破除了心灵的封闭、自我中心、偏见、武断等弊病,能成为创造价值的根源。陈鼓应认为,同样一个“心”字,《庄子》有两种对立的解释,但却并不矛盾。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变体,具有无限的可动性与可塑性,它可以而变成一切负面价值的根源,亦可提升而开展无穷的新境界,“心斋”便是对可塑性的心作提升的工夫。⑦显然,这里说到的“心”的两种不同意义以及“下坠”和“提升”的对立,是对《庄子》心理教育价值的具体、透彻的 发掘。
3.形成某些研究的热点和专题研究的新思路
从心理学及心理教育的角度来看,研究的热点便是上文说到的以“心斋”为核心概念的“提升”工夫,台湾学界往往称为“修养工夫”或“修炼工夫”。“心斋”是《庄子》“人间世”中提出的,即“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⑧关于“心斋”的功用和价值,这里不妨略作举例以见台湾学界较权威的解读,如:“指心的斋戒,……要对心下一番涤清与整理的功夫,使之进入虚与静的状态,……展现了属于灵性层次的境界”⑨; 又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