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体施策阅读教学想象力培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体施策阅读教学想象力培养

因体施策阅读教学想象力培养   【摘 要】阅读教学涉及多种文体,文体的不同特点给予我们培养想象力不同途径或不同的可能性。本文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体特点;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1-0022-02   说到阅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我们总会想到补白想象、入境想象、续编故事,等等。诚然,这些都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但阅读教学涉及多种文体,文体的不同特点给予我们培养想象力不同途径或不同的可能性。本文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依据文体特点,培养想象力的一些做法。   一、诗歌教学:乘着诗人的想象翅膀   文学不能都离开想象。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一颗闪亮明珠,想象更是其创造形象、抒发情感不可或缺的武器。诗人凭借想象让自己飞翔,把寄寓转化为意象,进而转化为纸上或长或短、或令人拍案、或平淡无奇的诗行。诗歌高度凝练的语言和丰盈深邃的意蕴之间,需要想象的桥梁。诗歌教学只要搭“顺风车”,乘着诗人的想象翅膀,便可事半功倍。   1. 在赏析中想象   诗人借助想象表达情思,阅读赏析诗歌,借助想象才能登堂入室,走进诗人内心,获得情感共鸣。因此,笔者注重引导学生跟随诗人的描述,想象情境,体会情感。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例,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在学生大致了解诗意后,笔者这样引导:“孩子们,读一首好诗就如欣赏一幅优美的图画,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听一听课文朗读录音,用你充满灵性的心去听、去看、去闻、去想象,你一定可以看到异常美妙的画面。”学生在闭目倾听后,跟随着作者的描写,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畅所欲言:“月明星稀,作者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散步。他有时……有时……有时……伴着一阵凉爽的晚风,他……”在赏析中,学生学着作者的样子,动用身体诸感官,去想象夜行黄沙道中的所见所闻,在表达中感受夜行的乐趣,提高想象能力,使画面更加充实。   2. 在模仿中想象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是一种古而有之的学习方法。笔者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想象思路和表达,在仿写中学会想象。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一文,课后阅读链接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手》,就适合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笔者引导学生探究写法,思考作者展开想象的切入点,即从手的动作、功用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练习仿写: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或者事物,静心思考,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比如,竖起的大拇指表示赞赏、表扬,“V”型的手势表示胜利、快乐,双手合十表示祈祷、感恩……请你模仿这首小诗的写法,用两小节诗来写一写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事物或动作。仿写让学生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叙事文教学:转换叙述插上想象翅膀   叙事作品有许多空白点,故事的发展也有多种可能性,这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与表达能力的契机。老师也往往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其实,还有另一种方法,那就是转换叙述者。叙述者转变,带来叙述角度的转变,为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新空间,如同为学生的想象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在学习完《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跑进家来的松鼠》后,笔者尝试这样引导:“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也有自己的语言,假如它们说的话我们能懂,它们会跟我们分享怎样的故事呢?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把这感人的故事写下来吧。”这一角色转换,孩子们跃跃欲试。笔者又让他们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从哪里开始写。交流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选定不同角色、选定不同的故事情节、选定不同的?⑹鏊悸罚?这时,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豁然开朗,兴致勃勃地开始创作之旅:   改编《最后一头战象》,有的孩子开篇就呈现战象们奋勇杀敌的场景:“‘砰砰砰’,密集的枪声像炒豆子一样,我驮着一位士兵,冒着枪林弹雨闯进敌群,使劲地甩动长鼻,把一个个敌人劈下战马,再用我厚实的大脚踩踏着,鬼子鬼哭狼嚎,狼狈躲闪……”有的孩子以《我的爷爷嘎羧》为题,想象爷爷嘎羧在战争开始前的幸福生活,以及战争开始时怎样说服家人加入打击日寇的战象群,如何浴血搏杀,在临终前怎样选择回到“百象冢”庄严归去的故事,结尾的“直到今天,这个故事还在象族里流传着,诉说着战争英雄嘎羧爷爷的传奇……”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说,转换叙述者想象,战象嘎羧被描述得特别精彩,从题目《象族传奇》《战象心语》《我来了,同伴们》《天堂没有战争》……就可以想象故事情节的曲折动人,就是同一个角度叙述,所选择进行生动具体想象的画面也是不一样的,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老人与海鸥》的改编也让人刮目相看,《难忘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