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统治阶级对武术发展影响论析.docVIP

唐代统治阶级对武术发展影响论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统治阶级对武术发展影响论析

唐代统治阶级对武术发展影响论析   摘 要: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唐代统治阶级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结论:唐代统治阶级主要从军事制度、武举制度、身体力行,三方面来促进唐代武术的发展。注重武备,促进了军事武术的发展;创立武举,为武术发展提供制度支持;身体力行,营造尚武崇侠的社会风气。唐代统治阶级对于武术发展的影响是多元化的,总的来说是积极的。   关键词:唐代 武术 统治阶级 英文对照 窗体顶端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2-0027-021 前言“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往往得益于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社会风尚的引导”[1],武术也不例外。正如,《孟子》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历史见证了武术的发展,波澜壮阔;武术饱经了历史的风霜,恢弘大气。武术在其氤氲萌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受到多种文化的合力滋养。统治阶级的意志始终贯穿于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广泛的辐射力和强大的渗透力。这种力量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同时义限定了武术发展。统治阶级对武术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秦始皇收缴天下兵器、武举制三起三落(唐长安两年始设,晚唐废止,宋仁宗恢复,后义被废止,到宋英宗才定为制度)、宋代同策“同本削枝”将精兵统管于朝廷、明代的“卫所兵制”使军民分离等做法极大地影响了民问习武的走向。唐代处于火器发明之前的冷兵器时代,武术在防身、格斗、战争、统治以及军事训练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唐代的统治者都出身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并且是经历了多年的统一战争而立国,深明军队和武备的重要性,十分重视武术人才的选拔和军事力量的组织训练。2 注重武备,创立武举制――为武术发展提供制度支持2.1注重武备――促进了军事武术的发展   “李唐传世将三百年,而杨隋享国为日至短”[2]。强盛繁荣的唐王朝经历了290年的浩荡岁月,这期问有外族侵扰、内部抗争,藩镇割据、外戚篡权等不安定因素影响着大唐帝国的安危,“武备”在维护唐王朝的安定和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十分重视武术人才的选拔。唐朝初年,在军事制度方面实行征募合一的制度,包括终身兵役与短期兵役两种。终身兵役即指白西魏时已开始的府兵制度。唐代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府兵的选拔和军事训练。府兵是一种寓兵于农的军事组织,府兵战士平时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在选拔府兵的过程中秉承“拣点之法,则均者取强”[3]的原则。“有教习不精者,罪其折冲,甚至罪及刺史”[4]充分体现了府兵武艺训练之严格。府兵在临兵出征时需自备武器和衣粮,但可以免除租调来获取相应的补偿,并可以通过军功获得升迁。所以,当时的青年人大都十分重视习武,以实现从军的愿望,凭借战绩还能授官封爵,这一定程度上就使习武活动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国家,促进了民间武术的发展。   与府兵制同时,唐初也实行一种短期兵役制,即为募兵制,对入伍者的武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取户殷丁多,人材骁勇”[5]。盛唐时期,由于府兵制的日益衰落和对外军事战争的需要,募兵制应运而生,成为补充军事力量的重要手段。唐玄宗下令:“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秀逸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具以名荐。京文武官才堪为刺史者各令封状自举。”[6]   安史之乱(755-763年),结束了唐帝国统一强盛的局面,并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格局,出于对抗中央和其他藩镇的需要,十分重视对武术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唐肃宗曾下诏求“武艺绝伦”[7]者,唐德宗也曾征求“军谋宏远,武艺殊伦者”[8]。《资治通鉴》卷252记载: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因南诏经常进攻成都最,当地官员于是张榜招募骁勇之士,一时间,应募者众多。唐中后期的这种募兵制为武艺超群者提供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习武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唐玄宗为整顿军旅,安定边疆,颁布《练兵诏》和《禁私役兵士诏》。为了保证诏令的落实,玄宗特命兵部侍郎裴?y、太常少卿姜皎,按时到军队检查《练兵诏》和《禁私役兵士诏》贯彻执行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唐玄宗不仅重视训练战斗人员,而且十分注意培养、选拔战争指挥人员。为了广泛罗致良将贤臣,专门颁布了《命诸州举贤才诏》。他曾经亲自测试人才,韦肇在《驾幸春明楼试武艺绝伦赋》中记载了比武时的盛况:“有武备者,同之嘉漠;习武事者,人之令图。……是以诣阙者数百计,而升明者才一二焉。”[9]2.2创立武举――为武术发展提供制度支持为了使选拔武艺人才纳入制度化的轨道,唐代统治者实行武举制。“武举制不仅在科举史上占一席之地,而且超出了科举史本身,也是军事史、武术史、教育史的组成部分之一”[10]。是统 治者培养和选拔军事人才的重要渠道,促进了军事武术的发展。 中国唯一由武状元而位置宰相并且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卓越战功的唐代名将郭子仪即是通过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