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山谷风声中实践科学理想
在山谷风声中实践科学理想
对于人类的历史来说,青藏高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对于地球科学家们来说,青藏高原却是一片“年轻”的热土。30年来,这片神奇的土地始终与他的科学生命紧紧捆绑在一起――他就是2007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教授。
王成善1977年大学毕业后便开始从事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如今,他已是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藏高原地质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专家。30年来,他取得了“白垩纪大洋红层(CORB)与富氧作用”、“西藏特提斯演化、大陆碰撞、高原隆升与沉积响应”、“青藏高原含油气盆地分析和油气资源评价”等前沿科研成果,并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国家级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地质学界最高荣誉――李四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等一系列荣誉。
对于王成善的累累成果,地学界和社会有过很高的评价,但他斩钉截铁地说:“确实还差得远呐!”他说:在探寻青藏高原地质奥秘的路上,我还要继续走下去。而且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能够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尽早实现登上科学顶峰的理想。
为了上青藏高原,他求医院开证明
1977年,王成善从成都地质学院毕业时,学校决定让他留校,并且在他实习的时候就替他把留校手续办好了。但经过野外实习的王成善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名地质工作者如果不能在野外、在基层锻炼自己,恐怕很难做好学问、成就事业。就这样,他坚决要求到地质队去。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找医院开“病历证明”,证明自己不适合留在高校工作,而且要求到他上大学前曾工作过的西藏去。最终,他的愿望实现了,如愿以偿地在山谷的风声中开始实践自己的科学理想。
30年过去了,王成善当年的举动已经成为一段尘封的记忆。谈到这段往事,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黄老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黄老”是指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院士)。黄老曾对年轻人说过:“青年人要多跟石头打交道,要跟石头做朋友。”他在晚年时曾给王成善写过一首诗,最后一句是:“跃马羌塘望喜山!”简洁的诗句映照出两代地质学家同样的科学情怀。从那个时候起,王成善下定决心把自己一辈子绑在青藏高原上。
30年来,王成善坚持年年都去青藏高原考察。已经年逾五旬的王成善说,今后仍然要年年去青藏高原,而且坚定地认为,再“坚持十年八年没问题”。
“白垩纪研究成果累累,‘松科一井’进展顺利”
2006年6月14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申请的“白垩纪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通过科技部“973计划”评审,王成善担任“白垩纪地球表层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和“松科一井”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同年8月18日,由大庆油田负责实施的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一井”在松辽盆地开钻。
“松科一井”计划取心2,600米,工程实施后,通过厘米级样品取样与分析,将传统地质学百万年的时间分辨率提高到万年,从而建立岩石地层、古生物、沉积相等10大剖面系列,为预测未来全球时间尺度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有专家称,“松科一井”是一个通往白垩纪的完整的“金柱子”。
其实,任何一项科学的成就都是来自科学家长期艰苦的积累,而科学家自己往往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对于这项填补科研空白的研究,王成善形容为“从海到陆”,“从黑到红”。1976年,国际上正式提出白垩纪和大洋缺氧事件和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后,王成善教授在喜马拉雅特提斯地区追踪研究大洋缺氧事件与黑色页岩时,发现了红色远洋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研究,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最早提出了“大洋红层”概念。又经过10多年研究与积累,进入新世纪,国际地科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了王成善教授和他的学生所领导的两个项目对这个科学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全球对比确认,我国广泛分布着这种红色远洋沉积物,“白垩纪大洋红层”被正式命名。“白垩纪大洋红层”与富氧作用,已成为近年来国际地学界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如果说海洋里发生“黑”、“红”(缺氧和富氧)转变,那么陆地又如何?这就是“松科一井”所探索的科学目标。目前,“松科一井”科学钻探工程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个孔已经完成,结果非常令人振奋,取心率达到99.73%!整个“松科一井”计划用3个孔完成,目前第二孔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经过严格评审和激烈竞争,“松科一井”第三孔在2007年4月获得了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支持,世界各国地质科学家于今年8月再次集聚在大庆,共同研究“松科一井”下一步的工作。
今年正月初一,王成善收到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贺年礼物”。王成善去年年底领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卓越研究生英语(人文篇)综合教程1--Unit 4_new.pptx VIP
-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6华能西安热工研究院校园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企业内部控制》教学课件最终版 7.投资活动课件新 7.8第七章企业投资活动内部控制的流程.ppt VIP
- 2025年河南地矿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a卷).docx
- TB-T30010-2023铁路信号显示规范.pdf VIP
- 《管理会计实务》习题答案.pdf VIP
- 2.2 会计要素 - 负债.pptx VIP
- 打击网络诈骗 加强自我保护---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国家安全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