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归历史解读佛经翻译文质之争
回归历史解读佛经翻译文质之争
摘要:佛经翻译的文质之争是我国翻译思想的第一次争论,历时长久,影响深远。本文主张回归历史,对这一传统翻译思想进行科学解读,发现文质之争源于《法句经序》,历经三国、两晋,直到唐朝,玄奘新译是文质之争的结果。
关键词:回归历史;解读;佛经翻译;文质之争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10)02-0097434
1 引言
刘重德在《中国当代翻译百论》题词中说:“中国翻译学应包括两个方面:外国译学新论的消化与吸收,做到洋为中用;我国传统译论的继承与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杜承南,文军1994)。翻译学成立伊始,我们有必要对我国传统译论的热点问题进行历史追踪和科学阐释。本文立足点是我国翻译史上的首次争论,即绵延数个朝代之久,影响深远的文质之争。文质之争的过程和结果到底如何?我们只有走进历史,在史料中寻找答案。
2 《法旬经序》拉开文质之争的帷幕
记载佛经翻译文质之争的史料,最早见于三国时《法句经序》,内容如下:
夫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犹法言也。近世葛氏传七百偈,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漫。唯佛难值,其文难闻。又诸佛典,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唯昔蓝调、安侯世高、都尉、弗调,译胡为汉,审得其体,斯以难继。后之传者.虽不能密,犹尚贵其实,粗得大趣。始者维祗难出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其同道竺将炎为译。将炎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胡语,或以义出音,近于质直。仆初嫌其辞不雅,雏祗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当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座中成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今传胡义,实宜径迭。”是以自竭,受译人口,因循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
――《法句经序第十三》(支谦2008:273)
这篇写于“黄武三年”(公元224年),距今1700多年前的《法句经序》是我国现存古籍中第一篇涉足翻译理论的文献,是我国翻译思想的开山之作。这篇序言记载了支谦和维祗难对待佛经翻译的不同观点,支谦认为天竺语与汉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强调了翻译的难度,赞扬前人翻译能够读透原文,深谙佛理,译出原文趣味,批评竺将炎汉语表达不畅,所译文字有的是胡语,有的是音译,过于质朴,言辞不雅。支谦主张译文应该讲究文采,其译文以“辞旨文雅”流于后世,属于文派。维祗难和其他人引用佛祖、老子、孔子的话,认为佛经翻译无需修饰,主张译文语言质朴,属于质派。支谦在《法句经序》中忠实地记录了文质两派的观点,但这场争论当时并没有产生所谓的结果,因为《法句经序》之后,文、质之争继续。例如:支谦在公元224年写了这篇序言之后,依然坚持文派的观点。从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到建兴二年(公元253年),支谦―共翻译佛经三十六部四十八卷,其中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有《维摩诘经》二卷、《大明度无极经》四卷、《首楞严经》二卷、《慧印三味经》一卷、《老女人经》一卷和《阿弥陀经》二卷等。这些译本反映了支谦坚持一生的翻译思想,他一贯主张译文的加工润饰,考虑佛经接受对象的理解能力,是文派翻译思想的首位倡导者和忠实执行者。
根据译文是否文饰而划分的文质两派的标准来看。支谦之前,早期佛经译者大多属于质派。东汉桓帝时期,我国最早的佛经翻译家安世高传译小乘佛教,道安评价其译本:“然世高出经,贵本不饰。天竺古文,文通尚质。仓卒寻之,时有不达”(道安2008:254)。现在我们看安世高的译本,有点过于拘泥原文结构,译文经常重复、颠倒。另一位翻译家支谶是我国第一个传译大乘佛教般若学理论的僧人,《合首楞严经记》评价:“其博学渊妙,才思测微,凡所出经,类多深玄,贵尚实中,不存文饰”(支敏度2008:270)。佛经翻译初期,译本给人的总体印象是“辞质多胡音”,音译较多,译文朴拙,不加润饰,不合汉语习惯。究其原因,初期译者大多来自西域诸国,谙熟梵文,不通汉语,导致他们依赖原文、过分求质、不加文饰。佛经翻译质派有所不足的局面,为文派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三国时期,支谦是文派代表人物。支谦是月支国来华第三代移民,深受汉文化熏陶,主张对译文加工润饰,让接受佛经的大众看懂,所译佛经简略文丽,适合汉人接受能力。《合首楞严经记》记载,支谦改译支谶翻译的《首楞严三昧经》,凡是支谶译文中“辞质多胡音”的地方,尽量删去,重新用汉语表达。一些人名,如“须菩提”“舍利佛”等,支谦也用相应的汉语释义,翻译为“善业”和“秋露子”。《合首楞严经记》赞扬支谦“才学深徼,内外备通,以季世尚文,时好简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磨汤治疗老年性便秘临床探析.doc
- 四神丸和葛根芩连片对结肠炎小鼠炎性细胞因子影响.doc
- 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Toll样受体2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4影响.doc
- 四神丸对脾肾阳虚泄泻大鼠胃窦组织Ghrelin―CaM―MLCK信号通路影响.doc
- 四神丸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分析.doc
- 四神煎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doc
- 四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β2―微球蛋白清除影响.doc
- 四种不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莫沙必利治疗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药物经济学评价.doc
- 四物汤配方颗粒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观察.doc
- 四种化学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比较研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