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中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

国学中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   关键词: 民为天本;民为君本;民为国本;民为吏本   摘 要: “民本”的完整说法是“民惟邦本”。在历史发展中,“民本”思想形成了四个要点:民为天之本、民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民为吏之本。“民本”思想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资格,这与现代政治文明是相通的。新时期以来,中央政府亦以“执政为民”为核心理念,闪烁着“民本”思想的熠熠光辉。   中图分类号: D0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   Key words: people as a god; people as a king; people as a basis for a country; people as officials   Abstract: People   oriented theory refers to “people as a basis for a country” in its full name.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re are four elements in it: people as a god, people as a king, people as a basis for a country and people as officials. The theory confirms peoples subjective qualification in the political life of a country,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modern political civilization. Since the New Perio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upports the core concept of governance for people, with the splendor of “people   oriented” thought.   “民本”的完整说法是“民惟邦本”。 根据《尚书》记载,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曾留下训诫:“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虞夏书》)人民只可亲近,不可轻视;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了,国家才会安宁。    《尚书》是由春秋之际的孔子编订的。西晋永嘉年间,今、古文《尚书》均在战乱中散失。今天看到的《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的《孔传古文尚书》,也有人认为它系后人伪造。“民惟邦本”究竟是出于夏禹之口还是出于后人假托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它是先秦儒家反复阐述的基本思想,汉以后不断被重申。如汉初贾谊总结道:“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故夫民者,大族也,民不可不畏也。”“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新书?大政》)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发挥:“国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东汉王符《潜夫论?本政》强调:“夫民者,国之基也。”南朝范晔《后汉书?张奋传》揭示:“国以民为本。”唐初张九龄说:“民者国之本也,惟本固而后邦宁,邦宁而后国治。”(《千秋金鉴录》卷二《劝民》)宋代程颐说:“民可明也,不可愚也;民可教也,不可威也;民可顺也,不可强也;民可使也,不可欺也。”(《二程集?遗书?伊川先生语十一》)清代唐甄论证“民本”:“封疆,民固之;府库,民充之;朝廷,民尊之;官职,民养之。”(《潜书?明鉴》)在历史发展中,“民本”思想形成了如下要点。   一、民为天之本:“欲求事天,必先恤民”    “民”所隶属的种概念是“人”,而不是“神”、“天”。所以,“民本”是建立在“以人为本”思想基础上的,其对立面是“以神为本”、“以天为本”。夏商时期盛行万物有灵论,人们普遍匍匐在神灵、上天面前,显得非常渺小。到了周代,情况不同了。周人发现,不是“天”、“神”最高贵,而是“人”、“民”最高贵;如果天子只是尊“天”敬“神”,放纵自己的所作所为,亵渎、践踏人民的利益,就无法获得“天”、“神”的庇佑。“天”、“神”的意志都是由人心、民意决定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人心、民意是获得上天保佑的根本。“天生?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大雅??民》。?民:众民。秉彝:天性。“忝稷非馨,明德惟馨。”(《周书?君陈》)《孟子》记载了一则关于天子权力交接的对话:“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的回答是:“天与之,人与之。”为什么呢?孟子解释说:“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授)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授)之也。”(《孟子?万章上》)这里,“天”与“民”是二位一体的;天意就是民意。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