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非物质文化变迁及原因分析
地方非物质文化变迁及原因分析
[摘 要]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地方非物质文化代表凤翔彩绘泥塑文化的产生根源、变迁过程及泥塑文化变迁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非物质文化的变迁是具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应该充分把握好其变迁的规律和方向,保护好地方非物质文化的存续根基,加强文化生态的维护,最终保证地方非物质文化的活态传承顺利演进。
[关键词]地方 非物质文化 泥塑文化 变迁
作者简介:乔桂强(1978-),男,山东人,管理学硕士,浙江教育学院旅游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旅游企业管理。
一、彩绘泥塑文化的产生根源
(一)有关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不是物质形态文化的否定式,而是指无需以物质形式为表现和传承的文化,具体地说,非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以口头讲述和亲身行为等动态方式表现和传承的,具有民族民间传统的各种文化形态或形式(胡敏中,2008)。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争论还在进行中,但根据笔者的调研和总结,则认为物质文化可以解释为物质本身即是文化,比如陵墓、古董、古建筑等;而非物质文化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活态、无形文化,比如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戏剧等;二是必须依托物质方能实现现实存在的文化形态,比如石雕艺术、建筑艺术等。
泥塑文化应该属于非物质文化的第二种情况:泥塑艺术必须依赖于泥塑作品才能得以充分的艺术表达,才能体现出现实存在的意义。
(二)泥塑文化的产生根源
泥塑泥塑艺术的孕育之地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东毗岐山,南临宝鸡,西联千阳,北接麟游。古为“丝绸之路”重要驿站,今为关中西部公路交通枢纽和物品交易集散地。[9]
1.悠久的历史
凤翔历史悠久,六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就有部落分布于此。夏、商、秦时期,凤翔被称为“雍”;周朝谓之“周国”;汉至唐初为“扶风”;唐至德元年(756年),改扶风郡为凤翔郡,二年八月驻跸时,取“凤鸣岐山,飞翔而去”的瑞祥之意,升为凤翔府,改雍县为凤翔县。凤翔置县距今2200余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凤翔当地农民的优秀艺术素养,是泥塑艺术得以存活和发展的人文环境基础。
2.特殊的文化积淀
凤翔在历史上就是军事文化重镇,自战国到民国期间县志上有记载的战役就有50余次,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军事生活文化积淀。军士在战事闲暇之余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创作民间工艺品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在诸多的民间工艺品当中,凤翔彩绘泥塑是具有较高成就的作品。凤翔彩绘泥塑的集中产地是县城东城关镇的六营村。这一特殊的文化积淀为凤翔泥塑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
3.坚实的造型技术基础
根据对六营村的老艺人的采访,凤翔彩绘泥塑工艺是由江西景德镇籍的明朝士兵传入的。元末,朝廷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一部分江西景德镇的匠人也因不堪苛捐杂税的重压,加入了朱元璋的义军。他们跟随义军东征西站,辗转来到了凤翔府,并驻防于此。朱元璋取得天下以后,“飞鸟尽,良弓藏”,为了生计,那些来自景德镇的士兵,农忙时节种地务农,农闲时节便重操旧业,耍起了手艺。由于没有窑,没有办法烧瓷器,就用当地万泉沟的粘土制胚,在胚上绘彩,晒干后到各地庙会上摆摊叫卖。自此,凤翔以及周围的庙会上才有了“耍货”的叫卖声,六营村才有了“彩绘泥塑”。据流传下来的品种推知,当时泥货作品主要是镇宅祛邪的“镇物”和供儿童玩耍的“耍货”。[10]
以上是泥塑文化产生并得以存续和发展的主要根源,正是悠久的历史、特殊的文化积淀和造型基础使得这项传承千年的民间艺术在这方圣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也正因为此,凤翔泥塑艺术于2006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泥塑文化的初始意义
(一)政治意义
原始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陶制陪葬品的出现,是有其历史背景的。从现有的考古材料看,中国的人殉人祭,大约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殉人祭成为一种制度并广泛流行,是在殷商奴隶制国家出现之后。[11]春秋列国之中,秦国人殉之风较为严重,《诗.秦风.黄鸟》抒发百姓对秦穆公死以“三良”(奄息、仲行、针虎三兄弟)殉葬的悲愤,《史记》载当时从殉者达一百七十七人。至秦始皇死,二世将后宫无子妇女及修墓工匠尽数生殉于墓中,据《汉书.楚元王传》谓达万人之众。秦汉以后,人殉现象虽少,但根除未尽,明朝皇帝及诸王下葬时,皆有妃嫔宫女殉葬,直至英宗,才废除人殉之制。满清贵族未入关前,帝王及大贵族也用人殉,入关后废除。[12]由此可见,自原始社会后期,私有制出现一直到清朝,统治阶级意志就没有放弃过人殉的观念。那么,面对现实状况,陶制陪葬品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奴隶社会后期和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得以缓解。
(二)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问答式复习提纲.docx VIP
- 2025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浙江省2022年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国际结算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pdf VIP
- 阿松爷爷的柿子树.ppt VIP
- 木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及木结构热点问题.ppt VIP
- 起重机出厂检报验告格式.doc VIP
- 2021年成都九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1461.1-2023塑料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塑和挤出材料 第1部分:命名系统和分类基础.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