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互联网交互式电子音乐初探
基于互联网交互式电子音乐初探
摘 要:聚焦新媒介语境下出现的交互式电子音乐新型样态――异地交互式电子音乐,并对其表演型异地互动演奏类型和观众参与型异地互动演奏类型分别论述。分析此类艺术形态的异地交互模式及其具有的“棱镜审美效应”,结合麦克卢汉媒介观点,指出“地球村”将持续给异地交互式电子音乐发展与变革带来无限契机。
关键词:新媒介;交互式电子音乐;“地球村”
中图分类号:J614.8
文献标识码:A
艺术与科技跨界研究者沃德里普?弗卢因(Noah Wardrip-Fruin)在著作The New Media Reader中谈到新媒介的定义。他认为新媒介是使用数字计算机技术发送与呈现的文化客体和文化范式,并作为数据由软件控制。历史阶段的新媒介是以计算机、互联网、数字技术为核心,服务于数字化信息处理、存储和传播的媒介。今天的新媒介伴随现代科技发展而演变,从艺术视角对其进行解析,可理解为旧文化传统间于数据表达和数据处理这一新约定上的混合体。艺术对新媒介环境具有强烈的感知能力,新媒介与新的艺术形态、审美心态必将形成相互需求的关系。“在信息环境的太空时代,艺术必然会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功能”[1],步入计算机与互联网构筑的“地球村”时期,这种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球化”的艺术创作理念也随着“地球村”的观点逐渐形成。作为现阶段主要新媒介,互联网的发展直接激发了“遥在艺术”的兴盛,它所营造的“地球村”为交互式电子音乐开辟了一个具有前景的演变领域。
一、异地交互式电子音乐的主要类型
本文的研究对象――“交互式电子音乐”,属于新媒介艺术这个庞大的领域,是新媒介音乐(电子音乐)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国作曲家托德?温克尔在其著作Composing Interactive Music――Techniques and Ideas Using Max中明确地将“交互式电子音乐”界定为:“一种作曲或音乐即兴演奏的方式,计算机软件介入到实时的现场演奏中,影响或修改的音乐。” [2]这是对“交互式电子音乐”最简明扼要的概念界定,它朴素地概括了交互式电子音乐的最基本属性――计算机介入现场演奏对音乐事件和结果产生实时影响,构成作品的呈现方式决定作品的最终形态。在温克尔的定义中,交互式电子音乐代表着一种演绎模式,也意味着一种特殊创作方式,即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媒介对作品生成结果产生实时影响。计算机在作品演绎过程中实时地影响、修改或生成音乐事件,主要是通过演奏者或观众所参与的“人―机交互”来实现。今天交互式电子音乐已经延伸出丰富的形态,其中“异地交互式电子音乐”就是与“遥在艺术”和“网络艺术”紧密相关的一类新型样态,即“交互”的实现跨越了空间、距离,使作品的演?[超越了传统方式同时、同地的条件。
1987年,美国电子音乐作曲家波林?奥利华斯(Pauline Oliveros)创作的《来自月球的回声》(Echoes From The Moon)表达了一种远程交互的理想。位于美国加州大学海华德分校的奥利华斯将声音通过麦克风和电话线传输给纽约州锡拉丘兹的无线电工程师马克?格鲁莫(Mark Grummer),随后格鲁莫利用碟型天线装置传输声音到月球,在大约2.5 秒以后接收到从月球表面返回的声音。因为月球与地球的相对运动,接收的声音带有轻微的多普勒偏移。通过时刻追踪月球方位,格鲁莫将收到的回声通过另一根电话线传输回加州大学海华德分校。在加州演示现场的观众兴奋地收听经由纽约州传递后从月球折返的声音。在作品新版本中,作曲家使西雅图的观众以此方式轮流与月球“对话”,声音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所的碟型天线进行远距离中转传送。观众在现场通过电话线,向月球发送了西藏钹、木鱼、哨音等多种类型的声音,这成为艺术史上一次理念的飞跃。“遥在场景”中“月球”充当了改变声音的“效果器”,尽管因电话线带宽窄等技术局限,异地互动感知体验并不丰富,作品结果和参与方式十分简单,但这种实验行为是借助当时的新媒介技术对“遥在场景”与超凡体验的艺术探索。在网络成熟之前,与“遥在”相关的作品寥寥无几,且效果差强人意。但新媒介的发展最终使“遥在互动”的创作设想生存下来。
因互动参与对象不同,异地交互式电子音乐发展出两大分支――表演型异地互动演奏和观众参与型异地互动演奏。
(一)表演型异地互动演奏
最早将计算机网络作为大型交互式电子音乐“媒介乐器”的实验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微型计算机发展和激进美学的影响下,美国旧金山湾区的“自动音乐作曲家联盟”(The League of Automatic Music Composers)和“网络集线器”组织(The Hub)成为最早进行异地交互式电子音乐研究的两个机构。他们的创作表达成演奏者与观赏者处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docx VIP
- 《围手术期血糖监测护理规范》(TCRHA 072-2024).pdf VIP
- 2024《奔驰E260L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与分析》7300字.doc VIP
-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重点内容全面解读(含全文) PPT课件--.pptx VIP
- 2026高照资料分析-理论实战3+2学习.docx VIP
- 党的常用文书的写作(详尽).ppt VIP
- 化工原理第四版谭天恩习题答案解析.pdf VIP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培训课件(96张课件).ppt VIP
- 消防常识培训课件图片.ppt
- Ubuntu安全加固配置基线v1.0.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