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框架分析云南省石漠化治理思路.docVIP

基于SWOT框架分析云南省石漠化治理思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SWOT框架分析云南省石漠化治理思路

基于SWOT框架分析云南省石漠化治理思路   摘要:基于SWOT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云南省石漠化治理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自身优势是适宜的亚热带气候资源,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自身劣势是经济发展滞后,资金严重短缺,石漠化面积大,生态环境脆弱,种草观念落后,意识有待提高;外部机遇是充分利用政策,发展草地畜牧业,合理规划资源,发展草地旅游业,注重实践,依靠科技支撑;外部威胁是气候异常,缺少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山地众多,交通不便利,政策制度不健全,民族众多,文化不先进。草和草业是石漠化治理最佳的途径。   关键词:石漠化;云南省;草地治理   中图分类号: S812.6+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329-02   收稿日期:2013-08-15   基金项目:国家科学自然基金(编号31160480);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2FB148、2008CD031);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编号:2012Z021)。   作者简介:牟兰(1988―),女,山东高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牧草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E-mail:lanmuok@163.com。   通信作者:姜华,博士,主要从事牧草遗传育种和草地畜牧业研究。E-mail:jianghua15@163.com。云南省位于21°08′~29°15′N、97°31′~106°11′E,典型的亚热带气候造就了云南省的生物多样性。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全省总面积为39.4万km2,但是云南省的岩溶面积为111万km2,占了全省国土面积的28.14%,其中石漠化面积为3.48万km2,是我国岩溶面积分布最广和石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1]。云南省石漠化区域不仅是长江部分支流的源头,而且是珠江上游南盘江、北盘江、红河的发源地,所以此处石漠化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石漠化和地区贫困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2],石漠化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和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土地资源丧失和非地带性干旱,这不仅加剧了石漠化地区的贫困,而且危及长江和珠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3]。多数石漠化山区沦落为生态恶劣、经济贫困的地区,加上人们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很快就陷入了“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   喀斯特石漠化又称岩溶石漠化,是岩溶生态系统退化到极端的表现[4],其显著特征是土壤严重侵蚀甚至丧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植被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的一种景观[5-7],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以脆弱的自然、生态和地质环境为发生背景,以强烈的人类活动为主导驱动力的石漠化驱动机制[7-9]。草是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的石漠化山区中最大的生物资源,我国科学家钱学森主张“立草为业”,任继周院士提出“藏粮于草”[10],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11-13]。在石漠化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以草养畜,向动物生产转移,可使灾害减少、生产水平的震荡衰减,避免经济效益大幅起落,起到安全阀的作用,维持农业系统的高水平稳定运转[14]。可见草将会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何利用好草、如何利用好草业、如何利用好草地畜牧业将成为今后治理石漠化的重要热点研究问题。   1云南省石漠化治理的优势   1.1适宜的亚热带气候资源   云南省处于低纬度地区,昼夜温差大,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和太平洋的东南暖湿气流影响,雨季降水较丰富,这些为石漠化土地植被的恢复提供了丰富的水热资源。在这些石漠化草地上只要有有性、无性繁殖体及来源,生态恢复的可能性就存在[15]。   1.2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   云南省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在地域上属于世界最重要的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已初步查明的野生饲用植物达3 200多种,占已知饲用植物总数的75%左右,其中优良饲用植物有500~800种[16]。丰富的草地植物资源给石漠化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草地旅游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础。有研究表明,岩溶地区坡地种草利用比种粮利用的水土保持效果、培肥地力效应和经济效益高[17]。   1.3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云南省石漠化区域劳动力丰富,人们为治理石漠化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云南省丘北县在舍得乡治理恢复石漠化草地4 666 hm2,会泽县在鲁纳乡村共治理恢复荒漠化1 000 hm2,巧家县在崇溪乡治理恢复2 000 hm2[15],这些成绩将继续激励当地农牧民为改造石漠化现象而努力。   2云南省石漠化治理的劣势   2.1经济发展滞后,资金严重短缺   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石漠化区域缺乏必要的特殊资金投入,绝大多数县市地方经济拮据,根本没有充足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