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与诠释.docVIP

浅析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与诠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与诠释   【内容摘要】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浪漫主义钢琴文献中杰出且具有开创性的作品。文章试图从乐曲和声、织体、曲式结构以及文学隐喻等多方面来着手分析该作品,同时探讨对该作品的诠释与演奏,给予演奏者演奏及艺术方向的建议和指引。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 李斯特 作品分析 浮士德 文学隐喻   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是浪漫主义钢琴文献中杰出且具有开创性的作品,被形容为浪漫主义钢琴文献中的“哈姆雷特”。此作品结合了最高层次的交响乐的表达方式,兼容了史诗的完整性,同时运用了一系列表情丰富的形式与技巧来支撑作品内部复杂多变的可能性与意象。整首奏鸣曲不仅结构庞大恢宏,更呈现李斯特内心世界的多样性与矛盾。下面笔者从和声、织体、结构、戏剧隐喻等多方面来着手分析该作品,同时探讨诠释与演奏它的建议与方法。   一、序奏(1―17小节)及经过段   开始演奏之前,以气沉丹田的深呼吸充分沉淀心绪,并想象自己是个指挥家,驾驭着十个手指,以管弦乐团般丰富的音色层次,诠释在混沌初启时,大地寂静中英雄的诞生,之后经过梅菲斯特及阿尼玛(荣格心理学概念,指男性意识中的女性意向)①的诱惑考验,并矛盾地挣扎在起伏不断的人生际遇里,最后得到救赎所呈现的喜悦与宁静。   (一)动机a(1―7小节)   三次顿音G在休止符之后出现于极低音域,先后在第1小节、第4小节引导动机a,接着在第7小节结束动机a,这个G音如人类初醒的心,跳动在极度的空虚及不安之中。弹奏时应注意音色的控制,将双手摊平于琴键,并运用拇指与五指的第一关节的指腹,以轻触的方式,弹出柔音定音鼓般的音色,使其如婴儿出生时心跳的声音一般。此时手臂及手腕应该绝对静止,并避免使用踏板。第2至3小节及第4至第5小节,由长音G所带领的下行音阶,如一只神圣的手牵引着英雄步下红尘。第一次象征着崇高圣洁(弗里几亚调式),第二次象征着故乡情怀(匈牙利小调调式)。   (二)动机b(8―13小节)   音乐立即转为2/2拍的快板,为了流畅地转换速度,可在第8小节先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并以加倍快的速度前进,到第9小节再以二分音符为一拍进行。深具英雄气息的动机b,在攀升至顶点时,触键应运用丹田之气所导引的内在能量和坚实的指端以及放松的肩、臂、腕奏出富于弹性如小号般的嘹亮音色。触键后的适时离开键盘而由踏板延音,可使琴弦充分震动来强化音量,而手臂亦可从容地移到下一个音。在情绪高昂中弹奏连续八度,极易产生触键的失误,尤其是手较小的演奏者。因此,除了平时耐心地做慢而有效的准确度训练外,演奏时保持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是极为重要的。   (三)动机c(13―17小节)   动机c持续着动机b的气势,而低音域的重复敲击使其显现俏皮诡异的梅菲斯特性格,弹奏时想象巴松管的音色,将有助于音色的变化。在《浮士德》中,梅菲斯特扮演着诙谐多变的角色,因此动机c可以运用较为自由生动的语气诠释。而李斯特透过渐强及顿音所表现的坚定语气应切实遵循,有些演奏延长了顿音使音量转弱,造成风格迥异的效果实为不当之举。   二、呈示部(32―204小节)   (1)主题呈示及推移段(32―104小节)   由动机b及动机c以高低音交织的方式所呈示的主题,像是英雄与梅菲斯特开始进行激烈的辩驳。此时,动机c很容易被高音盖过,所以李斯特加上清晰的提示,演奏时应仔细聆听两个动机在音响上的融合连贯。   音乐进入第40至44小节时,左手的第一拍必须强劲地唱出,以强化b小调从下属和弦进入主和弦的明确调性以及转入降e小调的过程。在第45至50小节短暂的歇息后争端再起,然后在第55小节英雄平行傲然地宣告自己的伟大。从55小节到81小节俗称“恐怖的八度”,演奏者必须具备扎实的指力及放松的臂腕使八度进行干净利落地呈现。   第81小节第二拍动机a转化为不畏艰难的英雄式宣告,弹奏时应维持前乐段的气势,并以手臂的重量和指力果断地奏出顿音。即使在第87小节音量转弱时,也必须维持相同的意志力。第93小节开始,音乐以两小节为单位运用减值的动机a进行上升模进转调,弹奏时应以明确的节奏和音量变化,运用一气呵成的张力将音乐带入D大调,再果断强劲地结束主题呈示并引进第一副主题。   (2)第一副主题呈示(105―119小节)   架构在十字架动机之上,象征着浮士德的英雄式第一副主题,演奏时除了使旋律稳重厚实地浮现在厚重的和声及稳固的根音之上,更要掌握宗教上的庄严气氛。钢琴家David Wilde则认为这个主题就像是李斯特的自画像,虽然英雄的想象已经飞翔到天空,他的双脚仍站在地面上。因此,根音的强化是重要而必须仔细聆听的。   (3)第二副主题呈示(153―170小节)   就像梅菲斯特在歌德诗剧《浮士德》中乔装浮士德般,李斯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