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农村儿童表达需求习作教学
基于农村儿童表达需求习作教学
摘 要:作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引导农村儿童走进生活,开发和利用具有福建省安溪县感德镇(以下简称“感德”)特色文化资源――“农”景、“农”物、“农”人、“农”事等,不仅可以充盈学生习作表达的活生生的素材库,解决习作“无米之炊”的困惑,让农村儿童变得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正有效作用于习作教学,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农村儿童表达需求的内容,还给学生那“童言童语”“童真童趣”,为农村习作教学锦上添花……这是农村习作教学的一个永恒课题。
关键词:表达需求;农村儿童;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22
课题项目:此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常规课题;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一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农村儿童表达需求的习作教学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辉煌(1978―),男,福建泉州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感德――中国茶叶第一镇,属内安溪农村乡镇,地域广阔,境内资源丰富。这里,自然风光闻名遐迩,是一本活教材;这里,可以寻访名胜古迹,品千年历史;这里,可以领略民俗风情,感受传统文化;这里,可以走近茶农,品味茶香……我通过多年实践证明,开发和利用好这些丰富、优质的具有感德特色文化的资源,可以有效作用于习作教学,拓宽农村儿童习作表达内容,为农村习作教学锦上添花。
一、赏“农”景,绘美丽画面
走进感德,我们可以观赏到一望无际的山川田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独特、迷人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感德得天独厚的自然美……这难道不是学生习作表达的活生生的素材库吗?
走进感德这块“飘香的土地”, 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抹抹苍翠欲滴的绿,陪伴在山坡田垄间,随处可见,与天地浑然一体,形成一方巨大的绿色条幅,那独特的姿势吸引着你,让你精神为之一振;走进三象山自然景区,素以“重山叠岭,茂林修竹,溪流潺潺,朝晴暮雨,气象万千”著称的岭西大地,令人顿感震撼;走进白水?w瀑布,从300多米高的崖顶飞泻而下,犹如一条银色巨龙自天而降,狂野无羁。走近观赏,水帘倾泻而下,水雾缭绕,置于眼前,耳闻水声轰鸣,惊涛骇浪,甚是壮观,总能让跋涉而来的访客为之流连忘返……这就是学生笔下感德的“农”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画面。
二、观“农”物,记具体形象
铁观音,是闽南的“聚宝盆”,是感德人们的“命根子”,随处可见。这些匍匐在田垄山野之间的茶树,也是学生习作表达的一种素材。
于是,我把铁观音带进课堂,让学生用各感官观察铁观音茶树。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会儿左看看、右瞧瞧,一会儿用鼻子嗅一嗅,一会儿用手摸一摸……通过交流后,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这株“农”物――铁观音,家乡的茶树、茶叶、成品茶制作复杂,有趣的铁观音传说、茶人茶事都历历在目,其实,这些就在学生的眼前,就在学生的脑海中。于是,我马上让学生动笔,学生童真童趣的语言跃然纸上……
家乡的铁观音
今天,老师指导我们用眼睛观察家乡茶树,美丽的铁观音茶树让我想起“碧玉妆成一树高,满山遍野绿葱葱”的茶园风光……
你瞧,在山坡田垄间,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就像一块块巨大绿色的条幅,尽收眼底。那翠绿欲滴的茶叶是那么的生机勃勃,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更是让人的心中不禁升起万丈豪情。倘若你深呼吸,胸肺间满满都是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振奋。在晨光照耀下,那苍翠欲滴的茶树,一下子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这是小作者观“农”物,他们发挥用眼看的功能,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写出家乡茶园静态美,表达真情实感;展开合理想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还巧编诗句,使文章更有文采。
三、访“农”人,诉真情实感
走进茶农家庭,访“农”人,看“农”活儿,认识茶树、茶叶、制作工具、制作工序等,让学生感受茶?~经济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家乡人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一些都是活生生的素材,又贴近学生生活,我们只要认真利用和挖掘,学生作文就有话可说,学生何须再去胡编瞎拼呢?
一次,我让学生写《我的父亲》,其实不难,可是学生无话可写。于是,我组织学生采访“陈两固制茶大师工作室”,认真观察两固大师示范了摆在旁边制茶工具的用法,他跟学生说制茶流程――采摘、晒青、摇青、凉青、条青、揉捻、速包、包揉、烘焙、烘干等二十多道工序,必须环环扣紧,精心细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是名副其实的功夫茶……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回来后,我因势利导,我立即把题目改为《爸爸是个制茶人》,有位学生写出这样一段精彩细节:“……爸爸捧出一小撮茶叶,使劲揉一揉、嗅一嗅。不一会儿,一缕缕沁人心脾的香气迎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