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爱情三角理论下高加林爱情悲剧分析
基于爱情三角理论下高加林爱情悲剧分析
摘要:路遥的长篇小说《人生》中的爱情书写,是构成整部作品人物形象及思想内涵的重要部分。运用爱情三角理论对于主要人物形象两段爱情关系进行分析,从新的视角阐释其爱情关系悲剧性成因及内涵。作品中两段爱情关系的书写,分别是“浪漫之爱”和“愚昧之爱”。城乡二元交叉是主要人物形象爱情悲剧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爱情三角理论;“浪漫之爱”;“愚昧之爱”;高加林爱情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12-0025-05
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于1982年。彼时,历时一年之久的全国性人生观大讨论“潘晓讨论”刚刚结束。《人生》的问世似乎是对这场讨论的一种回应,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也成为了80年代农村知识青年形象的缩影。路遥在《人生》中试图讲述的是一种“活法”,路遥对于这种“活法”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高加林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觉醒”的青年人,试图掌控和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突破出身的限制,冲破城乡的界限,可以说是一种“英雄主义”。但是他对“巧珍”的真挚爱情的背叛,让他饱受非议。作者甚至在作品中用道德的审判惩罚了高加林,并且让他留下了忏悔的泪水。有学者认为这种用高加林的忏悔向传统道德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倒退”,[1]也有人将高加林比作现代“陈世美”,是忘恩负义的“负心汉”。虽然《人生》不是一部爱情小说,但是“爱情”作为作品中最能展现人物人性特点的事件贯穿整部作品的始终,也不断牵动着读者的视线。《人生》这段看似寻常的三角恋其实有着丰富的内核:爱情与人生道路的冲突、单纯爱恋与复杂现实的冰冷碰撞、爱情中的“道德”与“体验” 、理智与情感,直到今日都是青年们需要面对的“爱的难题”。当然,除了给人留下长久思索和感动的爱情悲剧,《人生》还有许多丰富的内涵,但是“爱情”依然是《人生》中不能忽视的一道闪光。
本文试图运用爱情三角理论来分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两段爱情关系,从而分析高加林爱情悲剧的成因,希望可以对《人生》中的爱情内涵作出进一步的阐释。
一
二十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J.斯腾伯格运用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量文献以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可以用三个因素来描述,这个三个因素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构成爱情的关键要素,它们分别是: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commitment)。
亲密(intimacy)是指爱情关系中亲近、连属、结合等体验,这个因素包含了那些在爱情关系中能促进温暖关系的感觉,其中包括十个要素:渴望促进爱人的福祉,与爱人同享喜悦,对爱人高度关注,对爱人信赖,与爱人相互理解,与爱人分享自我与所有,从爱人那里得到情感的支持,为爱人提供情感支持,与爱人亲密交流,肯定爱人的价值。激情(passion)是指引发浪漫之爱、身体吸引、性完美以及爱情关系中相关现象的驱力。激情因素包括那些在爱情关系中能引起激情体验的动机性以及其他形式的唤醒源。性需要在激情体验中占支配地位,但是其他需要比如:援助、关怀、支配、顺从、和自我实现也有助于激情体验的获得。承诺(commitment)从短期来讲,是指一个人决定爱另一个人;从长期来讲,是指一个人维持爱情的承诺。承诺因素的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同时存在,一个人可以在不承诺长久之爱的前提下决定爱一个人,一个人也可以处于一段关系却不承认爱着对方。[2]195斯腾伯格用亲密来形容爱情的“温度”,激情来形容爱情的“热度”,而承诺则需要一定的理性思考,是爱情的“考量”。[2]195
爱情的三个因素相互独立但又互相作用,按照这三个因素在爱情关系中的不同比重,可以构成八种“爱情的类型”。“无爱”(non―love)中爱情的三个因素都缺失。喜欢(liking)是存在亲密,但缺乏激情和承?Z。迷恋(infatuated love)是在爱情关系中只能体验到激情而亲密和承诺都较为缺失。“空洞之爱”(empty love)是指有一个人爱且承诺爱对方,但是缺乏亲密和激情因素的爱情关系。“浪漫之爱”(romantic love)是亲密与激情因素的组合。“伴侣之爱”(companionate love)是亲密和承诺因素的组合,但是激情缺席。“愚昧之爱”(fatuous love)是激情与承诺的组合,但是缺乏亲密。而”完美之爱”(consummate love),则是一种亲密,激情与承诺兼备的完整爱情,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爱情关系。在完美之爱中,爱情三角呈现出等边三角形的平衡模式,而其他类型的爱情各自构成了形状不同的不等边三角形,代表不同的不平衡爱情模式。[2]195
二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关系――“浪漫之爱”
其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