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法律问题及其对策.docVIP

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法律问题及其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法律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法律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日益市场化,但就业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就业过程中法律问题较多,合法权益易受侵害。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能够为自己择业选择负责的毕业生之余,更需要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政府监管、市场主导、高校辅助的和谐就业体系,从而实现毕业生和谐就业。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法制环境法律问题就业体系   [作者简介]谢荣光(1963- ),男,浙江瑞安人,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书记、副院长。(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036-03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高校招生比例连续扩大,高等教育得到空前发展。与此同时,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致使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各高等院校也不断地创新就业指导模式,为学生就业出谋划策,但就业的法制环境却仍然令人担忧。由于社会的就业制度改革本身还处于继续深化之中,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就业新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都有待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国家也尚未形成统一的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导致现阶段出现政策不到位、市场不规范、信息不对称、供求不对等的就业现象。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制环境      劳动权是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劳动就业权是劳动权最基本的内容,没有劳动就业权,其他后续的劳动权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①从法理学上来说,无论如何不存在对具体工作岗位的个人请求权意义上的劳动权,宪法上的劳动权被作为针对国家的公法请求权意义上分享的权利来看待,其主要内容就是对已有的公共能力进行公正分配。②这就要求国家从为每个毕业生安排具体工作岗位转向通过立法与行政建立就业市场并进行宏观调控。   从我国现行立法来看,业已初步形成以《劳动法》为核心,相应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为配套的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就业法律制度,对劳动就业权的保障起了重要作用。但其并非专门针对毕业生这一特殊主体,本身纲要式、原则式立法的特征亦存在法律规范不够严谨细致、法律责任不够明确、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难以起到有效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的目的。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优质人才资源闲置浪费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尤其是在2002年,国务院多次召集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部署今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于3月和9月分别发出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和《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2002]16号)两个带有明显保护倾向的政策文件。其后,国务院办公厅每年都发布相应通知,各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部门也分别发布规章或政策性文件,对政府职能部门、用人单位以及高等学校提出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及时、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但这一法律和政策体系并不完善,主要问题有:   1.立法层次较低,政策性文件繁多,修改和变化频繁,法律效力低。规范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性文件普遍立法层次较低,多为规章、通知、就业政策等,且多一年一改。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未能形成全国统一有效的稳定的就业措施,需要依靠政策的机动灵活来调控。但这也直接造成政策法律性文件冲突矛盾之处较多,体系不完整,执行较难。   2.监管部门众多,权限划分不清,政策之间未能匹配。现行大学生就业环节中,至少涉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公安部门、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以及各高等院校等部门,其相互之间分管环节的各项政策并非完全匹配,容易导致侵犯毕业生就业权益。   3.区域差异大,地方保护严重。2002年,为了打破人才招聘使用上的区域壁垒和条块分割,实现高校毕业生的自由流动,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四部委就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从2003年起,取消进入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允许高校毕业生跨省、市、区就业。但一些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考虑到人口压力和对当地稀缺的就业资源实行地方保护,纷纷抛出“本地生源优先就业”的歧视性政策,把一些外地生源毕业生拒之门外。   可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法制环境,远未达到和谐、公平、合理、公开的要求,政府必须从合理立法、严格执法着手,改变现状。同时,在建立与完善就业市场上,并非仅有行政管制一个方法。让平等主体间的民事规范,主要地或附带地承担辅助管制政策,在现代立法已经是常见的现象,这类民事规范一方面实现了私法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也借私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