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牛粪堆肥中应用效果.docVIP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牛粪堆肥中应用效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牛粪堆肥中应用效果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牛粪堆肥中应用效果   摘要:将牛粪与稻壳混合堆肥,通过测定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变化,分析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剂量对牛粪堆肥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微生物菌剂的用量。结果表明,加入0.3%、0.5%微生物菌剂的堆肥比不加入菌剂的处理升温快,高温持续时间长;堆肥结束时加入菌剂的堆肥含水率、C/N更低;pH值接近8;并且可提高纤维素酶活性水平和峰值;接种菌剂的处理组,细菌数增长要快于空白组,且接种0.5%菌剂的处理比接种0.3%的菌数峰值高;加入菌剂可使堆肥更快达到腐熟。本试验中处理3堆肥效果优于处理2,所以在本试验的堆肥中用0.5%的微生物菌剂用量更好。   关键词:复合微生物菌剂;牛粪;堆肥;纤维素酶活   中图分类号: Q939.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427-03   收稿日期:2015-05-16   基金项目:辽宁省沈阳市科技攻关项目(编号:F-13-144-3-00)。   作者简介:牛明芬(1967―),女,辽宁本溪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修复生态学。E-mail:niumingfen@。   通信作者:梁文涓,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修复生态学。E-mail:liangwenjuan100@163.com。牛粪属于冷性堆肥材料,纤维素含量大,自然堆肥降解速度慢,并且不易起温,达不到我国堆肥无害化标准[1]。大量研究表明,在牛粪堆肥中加入发酵菌剂可以促进牛粪堆肥的腐熟进程,并能提高堆肥的质量。徐大勇等将外源腐熟菌剂用于牛粪堆肥的研究表明,添加了腐熟菌剂的堆肥比自然堆肥进入高温期(50 ℃)提前了11 d[2]。牛明芬等研究表明,加入发酵菌剂的堆肥,C/N下降速度比单独牛粪堆肥下降的速度快[3]。刘佳等的研究表明,接种菌剂的牛粪堆肥中微生物数量消长速度快于自然堆肥,接种微生物菌剂加快了微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4]。本试验将自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接种于堆肥中,通过测定堆肥中物理、化学、生物各指标的变化,判断堆肥的处理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堆肥材料为本溪木兰花牛场的脱水牛粪和稻壳。微生物菌剂为前期试验所制得的微生物菌剂。该菌剂是从腐熟牛粪与土壤中分离出的HN1(枯草芽孢杆菌)、HP2(地衣芽孢杆菌)、TG1(放线菌)、P3(枯草芽孢杆菌)共4个菌株,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各菌种配合比例为TG1 ∶P3 ∶HP2 ∶HN1=3 ∶1 ∶1 ∶1。堆肥原料牛粪和稻壳成分见表1。   表1堆肥原料主要理化性质   堆肥原料含水率(%)全碳(%)全氮(%)C/N牛粪71.9323.211.2318.9稻壳 9.8543.560.5776.4注:全碳与全氮为风干样含量。   研究表明,堆肥时最初的C/N应为30~35,含水率在50%~60%[1,3,5-6]。经计算得出,当牛粪与稻壳的质量比约为2 ∶1时,可满足上述条件。   1.2堆肥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以自然堆肥(处理1)为对照,比较添加0.3%(处理2)和0.5%(处理3)生物菌剂在牛粪堆肥中应用效果。其中,处理1:200 kg牛粪+100 kg稻壳粉,为空白对照组;处理2:200 kg牛粪+100 kg稻壳粉+0.3%(质量分数)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3:200 kg牛粪+100 kg稻壳粉+0.5%(质量分数)复合微生物菌剂。   堆制时,肥堆长、宽、高分别为100、100、80 cm,顶部尽量平整。雨天在堆体上加盖塑料膜,以免雨水对堆肥的冲刷。   1.3采样及测定   1.3.1样品采集在堆制当日取样,并在堆肥后每2 d定时采样1次,采样方法采用多点采样法[5]。   1.3.2测定项目测定的项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指标3类,包括堆肥温度、含水率、pH值、C/N、纤维素酶活性和细菌数。   用乙醇温度计测定堆温和气温,测定温度分别在9:00和15:00进行。将堆体分上层(10~25 cm),中层(30~45 cm),下层(50~65 cm)测温,每层选测3个点,取平均值作为该层的温度,将3层温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堆体的温度,当天测得温度进行平均作为当天的温度。从堆肥开始到第一次升温,须每天测温,之后可隔1天测1次,当堆体温度开始下降时,对堆体进行翻堆[6]。   含水率、pH值、C/N测定参照国家农业标准NY 525―2011《有机肥料》[7]。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参照文献[8],细菌数的测定参照文献[9]。   2结果与分析   2.1堆肥中温度的变化   堆肥温度是从表观上判定堆肥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图1可见堆肥初期的升温速度依次为处理3处理2处理1。3种处理达到的最高温和高温(50~65 ℃)持续时间分别为:处理1最高温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