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草地螟防治措施
大豆草地螟防治措施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aeus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甜菜网螟、黄绿条螟。
分布及危害草地螟分布范围广,在欧、亚、北美草原及接近草原地带的南部发生严重。我国主要分布区是东北、西北、华北等地。
幼虫食性极杂,嗜好豆科作物和甜菜,其他寄主植物有麻类、马铃薯、瓜菜类、玉米、高粱等。食物缺乏时,亦能侵害杨、柳、榆等木本植物。野生寄主有藜科、蓼科、苋科及菊科杂草。
初龄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薄壁,进而造成缺刻或孔洞,3龄后可啮尽叶片。严重时一株豆苗上可有数百头小幼虫,将叶片吃光,造成缺苗断垄,导致大量豆苗死亡,常常吃光一块地,集体迁移至另一块地。食物缺乏时,可成群迁移,势如粘虫,其危害不可忽视。
形态特征
1.成虫 黑褐色中、小型蛾,体长10~12毫米,翅展18~20毫米,颜面突起呈圆锥形,下唇须向上翘起,触角丝状。前翅灰褐色,翅面有暗斑,外缘有黄色点状条纹,近前缘中后部有“八”字形黄白色斑,近顶角处有1长形黄白色斑;后翅灰色,沿外线有两条平行纹。静止时,两前翅叠成三角形。
2.卵 椭圆形,长0.8~1毫米,宽0.4~0.5毫米,卵面略凸,初产呈白色,有光泽。
3.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19~21毫米,灰绿色。头部黑色有白斑,体背面及侧面有明显暗色纵带,带间有黄绿色波状细纵线。腹部各节有明显刚毛,刚毛基部有毛瘤,毛瘤黑色,有两层同心的黄白色圆环。
4.蛹 体长15毫米左右,藏在袋状丝质茧内,茧上端有孔,以丝封住,茧外附有细碎砂粒。茧长20~30毫米。
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1.生活史 1代卵发生于6月上旬至7月下旬,卵期4~6天。1代幼虫发生于6月中旬至8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严重危害期。幼虫共5龄,历期约20天。1代成虫7月中旬至8月为盛发期,9月为末期。2代幼虫于8月上旬至9月下旬发生,幼虫期17~25天,一般危害不大,陆续入土越冬,少数可在8月化蛹,再羽化为2代成虫,但不能产卵而死亡。
2.发生规律 草地螟在我国每年发生1~4代,随地区而有不同,青海徨源每年发生1代;吉林及华北北部一般每年发生2代,第一代危害较重;陕西武功每年发生3~4代。各地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次年春季化蛹、羽化。越冬幼虫在茧内可耐一31℃低温,但春季化蛹时,因幼虫处于生理转换期,如遇气温回降,易被冻死,所以春寒对成虫发生量会有所抑制。成虫发生期,各年因气温高低而有迟早。一般都在5月上旬以后,盛发期距始见期约12天。成虫产卵前期4~5天。孕卵期间,如遇环境干燥,又不能吸食到适当水分,则会影响卵巢成熟,卵不能充分发育,产卵量减少,或引起卵巢退化而不能产卵。营养条件影响幼虫、蛹的生长虫源发生基地主要在山西雁北、内蒙古乌盟和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
预测预报方法 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崔万里(1999)经验,采用一测、二查、三看法进行预测预报,可对防治草地螟提供准确依据。
1.一测 即在草地螟成虫开始羽化后,于5月下旬设置黑光灯诱蛾并记载灯下蛾量。高峰日蛾量在1000头以下时为轻发生指标;1000~5000头为中发生指标(视蛾量多少还可分为中等偏轻或中等偏重);蛾量在5000头以上时为大发生指标。
2.二查 在蛾羽化峰期每日解剖雌蛾20头,检查卵巢发育进度,逐日统计各级卵巢数量及百分率。如果卵巢发育欠佳,抱卵少,为轻发生指标;卵巢发育良好,抱卵多,为大发生指标,10~15天后应进行田间药剂防治。
3.三看即看发蛾期的环境条件。主要看温、湿度及蜜源。温、湿度较低且开花植物少,是轻发生指标,温、湿度较高同时开花植物多,蜜源丰富,是大发生指标。
田间幼虫量防治指标为10头/平方米(或38头/百株)。防治时应采取“挑治”,只对达到防治指标地块进行防治,未达指标者可暂不防治。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法
第一,灌溉、秋翻和深耕,消除杂草荒滩,可减轻和抑制草地螟的发生和危害。
第二,在成虫产卵盛期后、卵未孵化前铲除田间杂草灭卵。
第三,在受害田块周围或草滩邻近农田处挖沟,或用药剂设置4~5米宽的隔离药带(用药量适当加大)。
2.药物防治法
第一,15%阿?毒乳油12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0.1%中农1号(斑蟊素)水剂800倍液、0.3%苦参素4号水剂800倍液,每公顷喷雾量300升左右,防效均好,持效期较长。
第二,25%绿色功夫乳油每公顷300毫升,或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每公顷450~600毫升,25%快杀灵每公顷450~600毫升,2.5%敌杀死乳油每公顷150~200毫升,5%锐劲特悬浮剂每公顷450毫升,各对水450~6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