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重在文明礼貌修养言
利用地理校本课程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安徽淮南五中 孙峰 2011年7月 现在中国,国学热是一浪高过一浪。从《百家讲坛》的火爆,到传统典籍的热卖,无不体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不曾断裂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专业学者们去研究和摄取,更需要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去弘扬,特别是让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了解和传承。否则,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失去根基! 现代地理学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观察实践中,掌握了许多地理知识,总结出许多地理规律,并产生了先进的地理思想。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了解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课堂为阵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做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人 要达成这一目的,我们首先要做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人。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有大量的文献资料是有关地理方面的。阅读古代的地理典籍,可以使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体会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力量。 有些书籍虽然不是专业地理书籍,例如《诗经》,但是记录了那个时代各地的风土人情,是我们了解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况的宝贵资料。 二、做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人 把课堂变成传播传统文化的阵地。一种是结合教材,潜移默化的进行传播。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我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 自己了解传统文化以后,可以通过编写有关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给学生介绍。 例如《易经》中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我们现代地理“人地和谐”的一脉相承。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 风水学说的实质是求吉避灾,无论是“风水宝地”的选择还是用各种方法改造风水,从防治自然灾害的角度看,都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自然灾害及防治》是高中地理选修内容之一,将传统的风水理论和现代科学结合,对学生正确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建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积极的意义。 《饮食习俗与地理环境》以“饮食”为样本、以区域为载体,运用比较的方法,从空间和时间维度阐释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体现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价值观。 教学内容结合中学语文、历史和政治知识,不拘泥狭义的地理,符合高考的能力立意的要求。同时包含的丰富乡土地理内容,富有生活情趣,给学生美的享受。 三、做一个践行传统文化的人 一个合格的教师本身就具有很多传统美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温、良、恭、俭、让” “静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努力工作 作为女教师,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礼仪之邦” 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今天,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在适宜。即如二程所主张:“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注:《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可见,仪式的规模在于得当,适当的文饰是必要的,但文饰过当就会造成奢侈浪费,偏离礼规的要求;而过于吝啬,妨碍到仪式的实行也是不得体的。古人这种见解非常精辟,对我们今天举行各种仪式具有指导作用。 古人对仪表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 (二)行为举止: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处处合乎礼仪规范。 (三)言语辞令: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 “言必信,行必果。其次是慎言。 材质、款式中蕴藏的地理知识 什么材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西施浣纱 绫罗绸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