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二)——思乡怀远诗(教师版)( 2014高考).docVIP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二)——思乡怀远诗(教师版)( 2014高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二)——思乡怀远诗(教师版)( 2014高考)

1、(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作用。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的把握。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作者所选的意象——子规、贪夫、远客、锦水春残、楚天月光,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乡难归。 参考资料: “望帝啼鹃”典故三层意思: 1.杜宇将自己的君位禅让给了从楚地逃亡而来、治水有功的鳖灵,自己隐居。 2.杜宇在隐居死后灵魂不灭,化作杜鹃,为何哀声啼叫说法很多,有一种说法是鳖灵继位后骄奢淫逸、贪婪无比,杜宇悔恨死而化鸟,日日悲啼。总之该典故是人们用以表达表达哀怨、愁思、思乡之情的。 3.杜鹃每逢农历三月始悲啼,以叫声催促蜀人趁农时播种。 听了子规的哀啼后,颔联描写了两种人有反应:一者为贪夫,一者为远客。远客听到后哀怨、愁思不已,这是对应杜宇传说中的第二点。 “贪夫”一词在各历史文献和字典中都解释为“贪婪的人”。 (《汉书》:“闻 伯夷 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宋文莹 《玉壶清话》 “功名者,贪夫之钓饵”,刘基《饮泉亭记》“见贪夫,疾之如讎”,清朝查慎行《眉公旧韵》“未应泽畔少清流,却与贪夫供匕箸”)客居他乡之人和贪婪的人听到以后是什么感受,一个是“倦”、一个是“低首”。“ 低首”词典上有“恭順貌”“羞愧貌”“折服貌”“佩服”几个义项。但是贪夫是“空”羞愧,是“倦听”(厌于听闻)。这两句大致表意就是:(听闻子规的悲啼)贪夫听出了羞愧听出了厌倦了,远客听出了悲伤,听出了共鸣。这对应杜宇传说第一点。 尾联“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正好照应颔联了。子规不住啼叫“归去”,叫声不断催促人们,有催远客回家,更有催“贪夫”归家会楚地之意,但远客想归去却不能够,“贪夫”固然不肯离去。只有乡郊的人们被你催促着去忙农事了,而这正是扣杜宇传说中的第三点。 2、(2005年高考全国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简析 唐代,冬至是个重要的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思。然而,诗人如今在邯郸的客店里,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抱膝灯前影伴身”正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 白诗语言风格,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了解得比较多。高中语文第五册(人教版,2001年12月第2版,下同)第149页比较杜甫和白居易诗歌风格异同中有“白诗明快浅显,立意巧妙”的内容;高中语文第五册第152页《唐诗简介》中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的话。 3、(2013徐州宿迁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3分) ①点明人物、季节;(2分)②奠定愁怨的情感基调。(1分) (2)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1分)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2分) (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4分) 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2分)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2分)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之词、即所谓闺怨.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唐诗、宋词中是数不胜数的。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