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关系研究.docVIP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关系研究.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关系研究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的关系,并以广东各高校266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对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在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得出建议:大学生应积极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努力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就业能力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高校以及各社会机构采取积极措施力图解决这一问题。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既是政府、社会的责任,更是大学生个人的责任。为适应就业形势,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大学生必须要切实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职业价值观和自我效能感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围绕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的关系展开,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方面的检验,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为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一些有益建议。   二、理论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职业价值观与自我效能感   学者们都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职业价值观这一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表1。   职业价值观维度研究包括两维度观点(Herzberg, 1951)、三维度观点(凌文辁,1999)、十一因子观点(顾雪英,2001)等。此外,学者们也曾对职业价值观与其他变量的关系进行过研究。其中部分学者就曾对职业价值观与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如,Bandura(1977)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自我效能感会对职业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张德荣(1999)等的研究发现职业价值观与自我效能感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5],例如内控且注重外在工作价值的大学生,其自我效能较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职业价值观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二)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然而,学术界至今仍不能对就业能力给予明确的界定。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范围,本文所指的就业能力特指大学生就业能力。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国内研究者郑晓明(2002)代表了大多数学者的观点,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6]具体来说,就业能力可以认为是学生发现、获得并保持工作机会的一种综合能力。关于就业能力的构成,学者们也曾进行研究探索,见表2.   综上,可以认为就业能力是与职业相对应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而获得的从事、获取工作的能力。回顾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有很多,职业价值观就是其中之一。Manze和Peter(2002)的研究显示出个体特质能够影响就业能力,其中个体特质就包括了个体的基本信念、价值观等。Fugate(2004)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嵌入个人特性的心理社会建构,其会受到个体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任江林(2005)的研究则进一步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亦即良好的职业观可以作用于就业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职业价值观对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   自我效能感理论(theory of self-efficacy)最早由Bandura(1977)提出,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对能力的信念,是认知、情绪、行为技能被组织起来服务于特定目的的能力信念。[7]   对于自我效能感与就业能力的关系,学者们也曾进行过相关的研究。Bandura指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而且会确立较高的目标。[8]一旦开始行动,他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坚持更长的时间,即使遇到挫折时又能很快恢复过来,这些都有利于就业能力的提高。Manze和Peter(2002)认为影响就业能力的个体特质中同样包括自我效能方面的因素。而Fugate(2004)的研究则认为就业能力会受到自我效能方面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第三个假设:自我效能感对就业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四)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职业价值观是个人从事职业活动时所要追求及重视的工作条件,它能够形成一股内在动力 (Nord, Brief, Atich Doherty,1988)。职业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一种,往往能够影响到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包括自我效能感)。如,学者们的研究就曾指出注重外在工作价值的大学生,其自我效能较高(张德荣,1999)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