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灭绝的昆虫:没有观众的落幕
你关心的濒危动物,不论是熊猫、老虎、金丝猴,白鹤、金猫、绿孔雀,还是棘螈、睑虎、白头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脊椎动物。
2014年,危害濒危野生脊椎动物的事件层出不穷,无论是指豹为猫、猎杀白鹤,还是频频出现的猛禽交易,一旦被披露,当事人都受到了应有的舆论谴责,哪怕有些事件最终法规上还是不了了之了。而与此同时, IUCN红色名录正式把圣赫勒拿蠼螋(Labidura herculeana)的保护状态从极危(CR)调整到了灭绝(EX),这个物种的灭绝却寂静无声,或许只是因为它是昆虫。
圣赫勒拿蠼螋雄性个体标本的照片。图片:Hans Henderickx
圣赫勒拿蠼(qú)螋(sǒu)曾经是革翅目(Dermaptera)昆虫的最大型种类,岛屿昆虫巨大化的范例之一。然而人类造成的栖息地破坏和老鼠的引入,让这种昆虫在1965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被采集到。圣赫勒拿蠼螋的灭绝是濒危昆虫的一个缩影:就算是同类之中的体型记录保持者,独一无二的孤岛物种,当地引以为豪并且印上邮票的“明星昆虫”,也只能为它在红色名录里换来一条灭绝记录。而更多昆虫和无脊椎动物面临的现实,则是在灭绝之后才偶然被人从标本堆里翻出来,换成一篇迟来的论文;或者更经常发生的:不为人知地默默消失,好像它们从未存在过。
灭绝昆虫知多少
在2014年《自然》(Nature)杂志给出的地球生物濒危现状报告中,受到威胁的昆虫名单不足一千种。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昆虫的生存状况、分布范围和数量我们根本无从得知。昆虫的多样性实在太过惊人;今天发现一个鸟类或者哺乳类新种已经是大新闻,但昆虫的新种完全发表不过来——我们知道数不清的昆虫新种就在触手可及之处,但并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经费去研究它们。大家还记得那群任性的德国科学家吗?两年间他们在印尼的热带雨林里随随便便就挖出了199个甲虫新种,而且全都属于Trigonopterus一个属而已。而在他们开挖这块富矿之前,这个属的象甲只被命名了区区5种。由于这些象甲不会飞,很多分布非常狭窄,只要这些脆弱的雨林一被破坏,这个属就会发生大规模的灭绝——实际上,随着那些已经被破坏的雨林而灭绝的昆虫和其它无脊椎动物,恐怕是我们无法想象也永远不会得知的天文数字了。根据美国的生态学家罗伯特·邓恩(Robert Dunn)的估算,在过去的600年中灭绝的昆虫种类大约在4万4千种左右(这几乎是所有已知哺乳动物种类的十倍),而其中被人类明文记载的灭绝事件只有70件,其中55件都发生在美国——在那个科研和保护都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本土昆虫多样性本身并不高的国家。
家园保不住,小强也没辙
说起灭绝的昆虫,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卧槽,这也会灭绝?”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一对生物学概念:r选择和K选择。
r/K选择理论是生态学里的经典理论,近年来已经被更加精细的理论取代,但在我们的例子里它已经够用了。通俗地说,r/K选择理论认为,生物后代的“数量”和“质量”存在一个平衡:如果想生一大家子娃,就别想让每个人都健健康康;如果想要特别健康强壮的小孩,就别指望能生太多。有些动物选择了K路线,它们往往体型大,寿命长,繁殖力低下但后代成活率高,鲸鱼、大猫、灵长类这些就是典型的K选择。这些动物由于繁殖缓慢,很容易被人类捕杀至灭绝,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濒危动物”的定义。而另一些动物则走的r路线——体型小,繁殖力强,生长快速,同时伴随着很高的死亡率和较短的寿命,比如昆虫、鱼类、老鼠等。大部分昆虫作为r选择的动物,基本不会像大型珍稀动物那样被人类捕杀殆尽;但是一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破坏,整个家族就会立刻完蛋。和大型动物不同,大多数昆虫的迁徙能力很弱,分布范围也常常非常狭窄,因此对栖息地的丧失极为敏感。
昆虫的分布范围可以小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吧,这位主角是一种蟑螂。在人们的想象里,小强可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神一般存在;但事实上,世界上已知的4500多种小强,只有极少种类会走进人类的世界。生活在温带城市的人们,估计一生只会见到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这少数几种适应人类环境的小强;而绝大多数蟑螂依赖的生存环境,反而暴露在人类的威胁之下。西芒杜蜚蠊(Simandoa conserfariam)是生活在西非西芒杜的一种洞穴蟑螂,它们的家园是一条仅仅35米长的洞穴。西芒杜由于拥有丰富的矿藏遭到掠夺性的开采,而这种蟑螂正是科学家抢救性采集中发现的新种之一。有人认为在当地毫无节制的矿物采掘中,西芒杜蜚蠊已经野外灭绝,但和大部分受到威胁的昆虫一样,我们连它们的濒危状况都无法确定。
可能已经野外灭绝了的西芒杜蜚蠊。图片:Piotr Naskrecki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可能已经在生态学上灭绝,西芒杜蜚蠊依然活在少数人工饲养的种群里;它们不难饲养,要求也不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