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雅学特点及其训诂成就
宋代雅学特点及其训诂成就
[摘要]宋人纵谈义理、刻意求新,其实学颇受诟病,因此,宋代雅学在雅学史上评价不高。然其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汉唐旧风,开启了清学端绪,具有重要的变革意义。本文结合宋代雅学的实际,认为其具有性质的多样性、个性化的语言及学术的开创性等特点,以证明宋代雅学在雅学史上自有其地位,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关键词]宋代雅学;变革主义;训诂成就
[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09)02―0076―04
《宋史?艺文志》称宋人“汉学日衰,雅学废堕”,戴震在《方言疏证序》中批判宋学,以为“宋元已来,六书故训不讲,故鲜能知其精核,加以讹舛相承,几不可通”。张舜徽先生曾就这些论述进行过反驳,他认为:“有清一代学术无不赖宋贤开其先,乾嘉诸师特承其遗绪而恢宏之耳。……有清一代之学,莫不渊源于两宋,后之从事实事求是之学者,数典忘祖,反唇相讥,多见其不知量也。”究其确实,谁之持论较为切允,必须通过宋代雅学实际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来做出结论。
宋代雅学在汉唐雅学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就著作而言,见之于古今目录的宋代雅学专书共19部,其中8部流传至今;就学术风格而言,宋代雅学虽绍承汉唐,但由于其学术背景、研究主体、研究角度的不同,形成了一些独具本色的特点。
一、性质的多样性
自从汉文帝立《尔雅》博士,《尔雅》的经学训诂性质便得以确定。其后雅学著作始终被当作经典训诂注释的著作,王充说它是“五经之训诂”,刘勰称它为“《诗》、《书》之襟带”,陆德明说它“所以训释五经”。直至宋代,由于学术环境的影响,使得宋代雅学逐渐分化成三个系统:一则继承汉唐传统,反映出雅学的传统经学训诂性质,如邢,爵的《尔雅疏》、郑樵的《尔雅注》、宋咸的《小尔雅注》及王应麟的《尔雅奇字音义》;二则以雅学为载体诠释新义理,反映出时代气息,为当时的新经学服务,如王秀所注《尔雅》及陆佃的《尔雅新义》;三则淡化了雅学的经学训诂功能,使得宋代雅书向百科全书性质转变,如陆佃的《埤雅》、罗愿的《尔雅翼》。
宋代雅学的传统经学训诂是对汉唐雅学的继承,所以他们遵循“谨守辞训、学必专旧”的规范。邢,爵的《尔雅疏》,即固守“疏不破注”原则而颇受诟评,宋翔凤评论:“至宋邢氏作疏,但取唐人《五经正义》缀辑而成,遂滋阙漏”,充分说明邢《疏》墨守传统的特点,但也正因这样使它成为官方定本,成为宋代传统经学训诂的典范。郑樵的《尔雅注》固守雅学的经学训诂性质,又力图自出抒机。例如,他说:“夫《诗》之本在声,而声之本在兴,鸟兽草木乃发兴之本。汉儒之言《诗》者,既不论声,又不知兴,故鸟兽草木之学废也。”可见郑氏雅学宗旨,是企图探源求本,实现对旧学的继承和发展。
宋代雅学发展到王安石熙丰新政前后,性质开始有所改变。王安石主持《三经新义》的修纂,以新经义作为新政的理论凭藉。在这种环境下,其子王雳所注的《尔雅》和其门生陆佃所撰的《尔雅新义》,不再遵循传统雅学的经学训诂性质,而为现实新经学服务。试以《尔雅新义》与《尔雅疏》略作比较:在训释内容上,邢爵以《说文》为训诂基础,陆佃则遵循《字说》的新理论;邢(日丙)重视引经据典,如《释诂》“大也”条,邢氏引《诗》、《书》等共27处材料,而陆佃仅引证“丕、诞”等5个词,其出处与邢氏截然不同。在训释方法上,邢(日丙)严守“疏不破注”的原则,而陆佃则力求其释义的新奇;邢爵能谨守注疏规则,陆佃则多逞臆说,如释“大版谓之业”,陆佃可以联想到“室家之好,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自此始也”等等。训释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反映了他们不同的研究旨趣,使得宋代雅学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新学特点。
宋代雅学的发展还产生了另一种趋向,即淡化经学服务功能,向百科全书性质的转变。宋代雅学家从知识性、趣味性的角度来重新阐释和利用雅学,如《尔雅翼》释“稻”:“稻米粒如霜,性尤宜水……又有一种日釉……士人谓之占城稻云,始自占城国有此种……(真宗)取占城禾分给江淮两浙漕……则在前矣。”其训释包含学名、别名、特性、引进情况及分布等内容,虽没有完全达到现代百科全书科学化的完备程度,但亦不出其轨范。《埤雅》、《尔雅翼》多数条目与此相类。所以蔡声镛先生曾经指出,宋代雅学把《尔雅》“向着‘专为名物之辨’的一种雏型动植物专门性百科全书的阶段演进了。”再者,陆佃、罗愿在训释中收罗了大量有关民俗和谣谚的材料。如《尔雅翼》释“瓜”,依次叙述乞巧节的传地、时间、由来及程序,丰富了训释条目的知识性、趣味性;释“薜荔”中,有木馒头、鬼馒头的故实;释“菊”中,大谈“菊水”的逸事佳话等等,这一类雅学训释很难归属于传统雅学的性质。
二、个性的语言特色
汉唐注疏走向没落,与传统注疏墨守“雅言”训释有着密切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