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钗悲剧意义
宝钗悲剧意义
摘要:薛宝钗出身世家,拥有不凡的学识与才华。在为人处事方面,她注重对社会规范的服从,讲究礼节礼数,善以他人的意愿待人接物,多克己而少任性。这也让她成为贾府上下口碑最好的人,并最终成全了自己的金玉良缘。可她却成了家族的牺牲者,婚姻的牺牲者。她的悲剧更深刻凝重,更具有社会普遍性。
关键词:宝钗 悲剧
曹雪芹用一生心血写成的《红楼梦》成就了伟业,感动了世人。《红楼梦》是一出大悲剧,他写出了美,又写出了美的毁灭,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悲叹和无尽的思索。在这个大悲剧中,钗黛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无情与命运的宿孽。
但在评价这二人时,大多数人更同情黛玉,觉得宝钗的结局是咎由自取。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便是一个非常“真”的人物。当我们走进《红楼梦》,走进宝钗的悲情人生时,便能深刻感受到它的深刻与凝重。
一、不凡的学识与才华
宝钗出身继世之家,生来美貌聪明。从小受父之爱,“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十倍。自父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在这样一个狭隘的生存环境中,在那个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没有发达的交通的时代,宝钗凭借后天的努力获得自己的智慧。
整理一下宝钗的学识,你不能不惊叹这个年仅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的才华。
她当过宝玉的“一字之师”。元春省亲时,宝玉用了元春不喜的“玉”字,宝钗即时指导,改为有出处的“蜡”字。她多识于鸟兽虫鱼名,一贯为同辈推服。第七十六回借湘云之口极赞宝钗知识广博,为她要查“??”为何意,宝钗说:“不用查,这就是如今叫做朝开夜合的”。有着开铺的家庭背景,她于医药卫生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忧为丰富。劝宝玉不要喝冷酒;王夫人弄不清丸药的名称,只说了“金刚”二字,宝钗马上说出:“天王补心丹”,对黛玉常吃的药,宝钗批评说“太热”,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她对戏曲也通晓。第二十二回,她向宝玉介绍《山门》,谈“排场辞藻”,赞音律“铿锵顿挫”,喜得宝玉“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绘画,她见识了得。惜春画大观园图,宝钗就此讲了三段话:先说山石树木、楼阁房舍、人物方面的布局、界划、安排等;再说绘画所用娟纸料及起稿步骤等;次是开列画具、颜料及画器的单子,一气口授了四十四样。她的内行细致令人咂舌,俨然一个老画工。
大观园里最能显才的要数诗词。在众人眼里,宝钗是可与黛玉比肩的不二人选。她做的诗屡屡夺魁,且颇有理论。对诗的题材,她以为“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对于诗题诗韵,她说:“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里有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辞就不俗了。”黛玉做《五美吟》,她评论道:“作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对正经书文,她不仅熟知,而且见识不凡。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她与探春在理家务时的一段对话:探春道:“……从那日起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宝钗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道这事,但你们都是念过书识字的,竟没见过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探春笑道:“虽也看过,那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哪里都真有的?”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 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姬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宝钗笑道:“底下一句呢?”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宝钗道:“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难为你是个聪敏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李纨笑道:“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你们且对讲学问!”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在偶尔的这么一次协理家务中,充分显示了宝钗对人事的观察细致考虑周全注重效果。既符合大家之规,又努力减少矛盾。从她的话里,我们读到的是不失学问的事务,是不乏高雅的世俗,是活泼而民主的气氛,是一个人的文化品质与品味,这是能干精明如王熙凤根本没法比拟的,作者借助它传递了对人事管理的理想状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