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桃蟠桃遗传多效性及育种利用价值探讨
油桃蟠桃遗传多效性及育种利用价值探讨
摘要:油桃、蟠桃是世界桃育种的重要方向。综述了油桃和蟠桃基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桃果实无毛(油桃)和扁平(蟠桃)基因起源于我国的西北,是质量性状,有毛/无毛、扁平/圆为显性。油桃、蟠桃基因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效性,油桃具有使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着色面积、去皮硬度和亚表皮细胞的淀粉粒增加的作用;使可溶性糖、果皮韧性、平均单果质量减少趋势;桃杂合体基因型Gg比纯合体基因型gg的茸毛短。蟠桃具有使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和亚表皮细胞的淀粉粒增加;使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平均单果质量、平均果核质量、核质量,单果质量、产量指数减少趋势;油桃和蟠桃基因的这种多效性在油蟠桃中有累加作用。探讨了油桃和蟠桃遗传多效性对生态和对育种的利用价值,提出利用油桃和蟠桃改善果实品质,利用隐性无毛基因(g)增加有毛桃的着色程度、降低茸毛长度。培育短毛品种,培育小果形油蟠桃品种,适当提高我国鲜食品种可滴定酸。
关键词:油桃;蟠桃;遗传多效性;育种价值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980(2009)05―692―07
桃(prunuspersica)果实类型的多样性是世界桃育种的重要方向。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油桃育种经历了近50a的历史,取得了瞩目成绩;蟠桃育种也正在受到育种家的重视。果皮毛的有/无和果形的扁/圆是质量性状,这些质量性状与其他性状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遗传多效性。我们将重点综述桃果实无毛(油桃)、扁平(蟠桃)基因的遗传及其多效性研究进展,并结合育种实践讨论这些遗传特点对育种的潜在利用价值。以期丰富油桃和蟠桃遗传育种理论。
1 油桃、蟠桃的起源
1.1 自然分布
我国的新疆、甘肃有很多油桃地方品种,如红李光、黄李光、喀什黄肉李光;在南方也有油桃地方品种的零星分布,如江苏南通启东地区的启东油桃。作者在湖北襄樊和河南林县均发现了野生油桃种质。蟠桃地方品种在我国河西走廊和江浙一带栽培较多,例如北方的肉蟠桃、甘肃油蟠桃、五月鲜扁干等。南方的白芒蟠桃、撒花红蟠桃等。
1.2 起源的探讨
汪祖华等利用甜李光、喀什黄肉李光进行花粉电镜扫描结果表明,油桃的花粉粒外壁纹饰与新疆桃(P.ferganensis)一样;过国南等研究表明杂交育成油桃品种的纹饰与普通桃是一致的;郭金英等利用RAPD证明,新疆油桃地方品种与观赏桃地方品种亲缘关系较近,没有蟠桃品种和甘肃走廊的普通桃进化程度高。总之,花粉电镜扫描和分子标记证明了油桃地方品种的原始性,而育成品种由于溶入更多其他基因而表现进化。
汪祖华等的研究表明,五月鲜扁干蟠桃花粉粒的外壁纹饰与南方蟠桃相似,而南方蟠桃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蜜桃近似,从而认为蟠桃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均属于进化类型;然而,过国南等研究表明原产甘肃酒泉的古老地方品种油蟠桃,其外壁纹饰基本为条纹,少有纹孔,表现出较为原始的类型。郭金英等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聚类结果显示,五月鲜扁干与西北黄肉桃聚在一起,而南方地方品种蟠桃则与部分育成油桃聚在一起。蟠桃品种群的需冷量比较短,主要在600~700h范围内,比长江中下游的普通桃品种稍短,与西北桃近似。桃不溶质特性起源西北,北方蟠桃多为不溶质。总结以上研究成果作者认为,西北存在蟠桃古老的基因类型;南方蟠桃可能由南方水蜜桃突变而成,也可能来源于北方,但在演变过程中溶入了更多南方水蜜桃的基因。
2 油桃、蟠桃的遗传特点
2.1 果皮毛基因的遗传特点
桃果实有毛基因(G)与无毛基因(g)为1对等位基因控制,有毛对无毛为显性。因此,普通桃的基因型为纯合体GG和杂合体Gg2种类型,油桃基因型只有纯合体gg类型。
油桃明显起源于有毛桃的突变体,然而没有发现产生毛桃的恢复突变。不出现恢复突变是点突变和缺失之间的最大差别。在成千上万的非芽变的油桃树中,也就是由有性而来的油桃中也观察不到这种突变:但关于染色体缺失没有细胞学证据。因此认为油桃是微小的、非致死的缺失的表现型,同时油桃与普通桃比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甜度、果实风味、果面光滑度的狭义遗传力均有提高,而果实着色、果实平均单果质量遗传力均减小,果实硬度和成熟期基本一样。
2.2 果形基因的遗传特点
桃果实扁平形对非扁平形为1对等位基因,扁平形(Saucer)对非扁平形(nonsaucer)为显性,理论上蟠桃的基因型有SS和Ss2种,非扁平桃基因型为ss:在蟠桃与非扁平杂交后代中,蟠桃与非扁平分离比例理论值应为1:1。然而,姜全等发现,在杂种后代中,蟠桃与非扁平的比例为1:1.2;因此推断,蟠桃显性纯合致死,即不存在ss植株,所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