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北石窟寺弥勒信仰与弥勒造像演变
浅析北石窟寺弥勒信仰与弥勒造像演变
摘 要:弥勒信仰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佛教发展过程中衍生了多种式样。本文以甘肃北石窟寺第165、222窟的弥勒造像为例,探讨北魏至唐时期北石窟寺的弥勒净土信仰,以及弥勒造像从上生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形象演变成为下生阎浮地的弥勒佛的造像式样。这样的演变形式不仅是弥勒信仰变化的产物,也是时代背景下的工艺美术表现方式。
关键词:北石窟;弥勒信仰;弥勒造像
弥勒信仰是佛教体系内的以弥勒为崇拜对象的佛菩萨信仰,也是一种以弥勒净土为皈依的净土信仰。由于弥勒既是未来承继释迦佛之后的第一位佛,又是兜率天主,故有??勒菩萨崇拜,也有弥勒佛崇拜。所以,弥勒信仰又包括上生兜率净土信仰和下生人间净土信仰。在中国,随着弥勒经典的译经和讲法活动的开展,弥勒信仰迅速流传开来,成为先于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的信奉对象。
从现存的佛教遗迹看,我国东汉末年即开始出现弥勒的造像。460―529年,石窟雕塑、金铜石木各种类型的弥勒形象大量涌现,弥勒造像在所有造像中的比例在15%以上,多时达到20%甚至30%以上。位于甘肃庆阳的北石窟寺不仅出现交脚菩萨造像,还有倚坐佛造像。北石窟寺的弥勒造像不仅体现了古代庆阳地区弥勒信仰的变化和发展,也是北魏至唐时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工艺美术品,是时代的产物。
1 窟寺弥勒造像基本概况
1.1 第165窟弥勒造像
北石窟第165窟,平面横长矩形,覆斗顶大窟。窟内造像主尊为8米高七佛,胁侍菩萨十身,前壁门两侧交脚弥勒菩萨各一身,前壁门右侧骑象菩萨一身,左侧阿修罗天一身(图1)。
北石窟寺第165窟的弥勒菩萨雕凿在门前壁(西壁)两侧,身高5.80米。南侧弥勒菩萨,交脚而坐,头戴方冠,上身袒露,戴宽项圈,披巾自腹部交叉穿一圆璧,下着裙,右手似上举,左手置于膝上,手握一花蕾(图2)。北侧弥勒菩萨,宝缯束发,髻冠呈多面。并脚坐姿,宽项圈下垂挂珠串,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握摩尼宝珠(图3)。
在此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目前学界对第165窟弥勒菩萨提出不同的见解,有“转轮圣王”“地藏菩萨”之说。但笔者通过现场实地造像研究,认同《北石窟寺内容总录》将其界定为“弥勒”的观点。首先,交脚坐弥勒菩萨像传入中土后被认为是弥勒的专有坐姿,一度成为判定弥勒菩萨像非常重要的标准之一。其次,邓健吾“七佛造像”的观点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肯定,马化龙也肯定了其观点。《魏书?释老志》载:“释迦前有六佛,释迦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文言将来有弥勒佛,方继释迦而降世。”也就说,弥勒以“未来佛”的身份成为第七佛,但在成佛之前是以菩萨的形象出现的,这也符合北石窟寺七佛造像的题材组合是禅观的重要内容。这种弥勒造像是根据《弥勒上生经》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惟形,表示弥勒在兜率天宫等待下生的情形。第165窟的交脚菩萨造像只是简单的菩萨头饰,并不具备文献记载中“转轮圣王”的头饰特征。
1.2 第222窟弥勒造像
北石窟寺第222窟,唐代开凿的覆斗顶窟。窟内正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尊弥勒佛通高4.35米,磨光高肉髻,面相方圆,阴刻细眉,善跏趺坐于方台上,双脚踩半圆形莲台,左手置于膝,右手上举,身披双领下垂袈裟,衣裾呈水波纹自然下垂(图4)。唐代弥勒已经以未来佛的形象出现,不再是北魏洞窟出现的交脚菩萨的形象,而是以倚坐的佛陀式样出现在人们面前。
目前北石窟寺的唐代弥勒造像并不多见,最为明确的是第222窟的主尊弥勒。在6世纪前半叶,倚坐弥勒佛像代替交脚弥勒菩萨造像,交脚弥勒菩萨退出了中国造像序列。表示中国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造像。结跏趺坐的弥勒佛从形态上并无区别于其他结跏趺坐佛的显著特征。因此,如果没有明确的文字记录或铭文记载,则会很难判断佛像的身份。这或许是结跏趺坐弥勒佛数量较少的一个原因,也可以解释为何北石窟唐代窟龛众多,却只发现为数不多的弥勒佛造像。
2 弥勒造像在北石窟寺的演化
纵观北石窟北魏至唐代的弥勒造像有两种形象:第一种形象是依据弥勒上生经的交脚弥勒菩萨形象;第二种形象出现在唐代,是依据弥勒下生经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的弥勒佛形象。
弥勒在上生题材中被表现成兜率天中的菩萨,弥勒菩萨在中国早期佛教石窟如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最为流行(山西和洛阳曾皆为北魏都城)。第165窟应当是来自洛阳的部分工匠技艺和当地工匠的宗教信仰及艺术审美结合的产物。北魏的统治阶层主要由鲜卑贵族统治的游牧部落联盟构成。北魏佛教艺术的云冈阶段,为5世纪50―90年代,更接近印度和中亚风格。研究者对于这种交脚坐姿更倾向于来自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矿山-考前资料.pdf VIP
- 2025年高级工具钳工《理论知识》考试真题(新版解析).pdf VIP
- 红色资源讲解员服务规范 DB32 T 5069-2025.pdf VIP
- 第9课+水墨井冈+++课件+2025-2026学年赣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习作:“漫画”老师》优质教案(第一课时).docx VIP
- 第7课+中国传统色++课件+2025-2026学年赣美版(2024)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ppt VIP
- 第7课 中国传统色 课件 2025赣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pptx
- 医美整形面部美学设计及微整产品知识课件.ppt
-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自然堂:2024中国女性肌肤衰老趋势变化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