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意力经济下商业广告英汉翻译研究
注意力经济下商业广告英汉翻译研究
[摘 要]网络的高速发展令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广泛,进而造成信息过剩。但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逐渐成为商家竞争的焦点。广告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根据广告效果的AIDA层级模型,“引起注意”是促成消费的关键步骤。以注意力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广告写作的“3A”原则为框架,对商业广告的英汉翻译进行研究,说明在广告翻译中,除各类翻译策略、翻译技巧外,能否吸引受众注意力也是译者必须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注意力经济;商业广告;英汉翻译;“3A”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153-04
一、前言
如今,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网络的发展令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而结果是导致信息过剩。在繁多的广告信息中,消费者想要更快速地获得于自己有用的广告,而商家则希望投放的广告能吸引更多人注意,这时一种新的经济概念――注意力经济便应运而生。
注意力经济研究领域中最著名的学者是迈克尔?高德哈伯(Michael H. Goldhaber),他对注意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高德哈伯认为,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注意力已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而主导经济的正是社会的稀缺元素。他认为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名人体制将成为社会的主要阶级分类,名人不再是狭隘的明星、政客,网络让注意力交换更有效,因此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成为该圈子内的名人。高德哈伯还认为,在新经济时代注意力将代替金钱成为一种新的财富,人们可以通过注意力的交换获得想要的物品。但基于目前金钱尚无退出历史的迹象,我们还是认为注意力与金钱发挥着同等的财富作用,因为注意力可以转换为金钱。
我国对注意力经济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有关出版物包括石培华的《注意力经济》、张雷的《注意力经济学》和《媒介革命:西方注意力经济学派研究》。张雷在《媒介革命:西方注意力经济学派研究》中对高德哈伯“广告已死”的观点提出反驳,认为注意力经济社会是一个大广告的时代,广告不仅无处不在,而且到了无人不广告的地步。广告的生命力将以新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二、注意力经济学指导下的商业广告英汉翻译研究
广告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根据广告效果的AIDA层级模型(Attention-Interest-Desire-Action),“引起注意”是促成消费的首要且关键步骤。因此,商家之间的争夺首先是对消费者注意力的争夺,笔者以注意力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3A”原则(Audience、Artistic、Appeal)为框架,对商业广告的英汉翻译进行研究。
(一)广告对象(Audience)
消费者是广告营销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广告营销的对象和目的。因此在广告翻译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消费者,从消费者的情感、性别差异和认知水平来设计、翻译广告。
1.情感
川胜久在其所著的《广告心理学》中说:“使用情感性的传播,而且传播又符合事实,再将宣传性质与公共关系折衷其中,则属于最上乘的广告。”(马芝兰,2000)。
I believe(我相信)
A home provides many happy return(更没甚么,比家更珍贵、更有价值)
――Standard Chartered渣打银行
(MortgageOne Account)
The Easy Way to Own a Home(轻轻松松 实现置业美梦)
――Hang Seng Bank恒生银行
(Mortgage Loan Service)
上述两则均为银行按揭理财产品的广告语,且原文均有“home”一词,两则译文也均采用直译,但第一则译文比原文更突显了家的温暖,从情感上更能够捕获消费者心灵,抓住消费者眼球。而第二则译文却将“Own a Home”译为行话“置业”,显得过于生硬,大大削弱了情感因素,没有达到原文想从情感上引起消费者共鸣、促成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建议改为“轻轻松松 拥有一个家”。
再看一则花旗银行的广告语:
There are smart ways to handle your summer spree!(夏日消?M多多,应付开支有妙策!)
这则广告语若直译为“我们有妙策应付您在夏日过多的开支!”显然过于平淡,译文将“夏日消费多多”放在句首,让人在看到这句话时不由自主地产生担忧,而后再给出花旗银行的解决方法,如此更能吊人胃口、引人注目。
从上述几则简单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广告翻译中运用情感因素,更能使广告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和注意。
2.性别差异
2004年,一项关于大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