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李白杜甫写景诗中内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探李白杜甫写景诗中内涵

浅探李白杜甫写景诗中内涵   【摘 要】李白、杜甫是我国的文坛巨匠,他们都创作过大量的写景诗,这些写景诗不仅是他们内心情感的反映,更是他们对于政治、对于时局的观照与预见。其诗之风格不仅融合了他们个人性格的因素在其中,更是被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关键词】李白;杜甫;写景诗;政治观照;风格影响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9-0217-02   李白和杜甫作为我国诗坛上的两颗巨星,都具有超人的才华、不朽的诗名。他们共同生活于唐玄宗统治下的开元盛世,又共同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他们是开元时期的士人,有着大唐文人最崇高的理想追求,对于仕途的追求是他们一生都未能放弃的理想。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李、杜二人的仕宦之路屡屡受挫,几乎一生未能得志。   “寄情于景”是中国文人惯有的排遣忧虑的方式,无论是倾向于浪漫主义的李白,还是倾向于现实主义的杜甫,都有许多寄情于山水盛景的写景诗。然而,尽管李、杜所处的唐代这一大时代背景是相同的,个人的人生经历、个性思维、天赋才学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却是不同的,故二人所创作的写景诗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此,拟对李白、杜甫的写景诗进行分析,以期探索二人写景诗之内蕴。   一、写景诗里的时代个人烙印   李白主要活跃于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开元天宝年间。此阶段的唐王朝,无论是文化软实力,还是经济、军事、政治等硬实力,都达到了王朝的巅峰。生活于那个时期的唐代士子大都怀有一种大国心态――乐观、自信、积极进取。李白自然不例外,但他的身上还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狂傲不羁、傲视群雄之势。   若时代带给李白性格的影响是狂放与乐观,那么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则是其人格理想的主要体现。对李白的人格理想造成最深影响的是庄子和道教思想。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其宗旨在于寻求现世的快乐以及个体生命的超脱,这与世人追求生存享乐的欲望不谋而合,同时道教在唐朝又具有“国教”的性质,所以自然受到推崇。而关于庄子对李白产生的影响,刘熙载也曾在《艺概》中说明:“太白诗以庄、骚为大源。”[1]   李泽厚认为庄子哲学是“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的哲学[2],这种天人合一、追求自由的态度大大破除了艺术的禁忌,充分拓展了审美的空间。所以李白在遍访山川盛景之时,深切地感受到雄奇壮观的大自然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还开阔了自己的心胸,于是他独特的山水情怀就此产生。可以说,李白的写景诗正是基于这种与自然无比亲和的山水情怀,所以当他遭遇人生失意时,他会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慰藉甚至寄托情思。   杜甫的壮年刚好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时期。诗人由于受到时代的冲击,经历了底层生活的磨难,所以更容易从现实入手、以小见大,也更容易近距离体察生活,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   杜甫出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虽亲身经历天宝乱后的一些年月,而其安身立命之处,沉郁顿挫之际,实又孕育植根于盛唐时代”[3]。其个性受其家庭的影响比较大,他生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官宦世家,而杜甫自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热衷于功名与政治。这些在他的作品中均有体现,如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4]这是杜甫的理想,立志要做辅佐社稷的帝王之师。同时在《咏怀五百字》中他也曾自述心迹:“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这虽然是他对统治者不满的一种表达,但何尝又不是干预现实政治的一种方式。   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的杜甫,其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大唐由盛转衰的急剧变革时期。他经历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的全过程,时常饥寒交迫生活困窘,所以每当他在描写景物时,无论是身处寻常巷陌,还是置身山水盛景,或多或少都会联想到破碎的山河、离乱的世间景象,所以无论其感情多么沉郁曲折,最终都会回归到对国计民生的观照上。   二、以景物影射时局   “文学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文学作品往往通过变形、虚构和象征等手段,真实地反映生活。抒情性作品重在主观情感的表现。所以,诗的真实,主要不是指客观的真实,而是主观感受的真实,情感逻辑的真实”。[5]李白、杜甫的诗歌都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感受,只不过李白所表达的情感看上去比较奔放而抽象,而杜甫所表达的情感看上去则更为含蓄而具体。尽管他们的诗歌有着如此显而易见的差别,但这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只不过是通过变形、虚构、象征等一系列艺术加工手法呈现出来的社会生活。毕竟“抒情诗中的真与幻是辩证统一的”,它们都是诗人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就算是有悖于现实逻辑的“幻”,也体现了情感与现实的“真”。   李白所表现的景物,不单是传统意义上对于个人情怀的抒发,更是对现实的观照。世人都称杜甫为“诗史”,却鲜少有人将李白也视为“诗史”。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李白飘逸的诗风以及桀骜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