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世说新语雅中之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世说新语雅中之俗

浅析世说新语雅中之俗   摘 要:《世说新语》向来被视作描述魏晋风流的风雅之作,甚少有人着眼于其中“俗”的部分,本文尝试从言语、情感、意趣等几个方面对《世说新语》雅中之俗进行一些浅近的分析。   关键词:雅与俗;世说新语;俗文学   雅与俗,向来是文学中关系紧密的两个概念,由之延伸出来的雅文学与俗文学,也隐隐有对立之势。但必须承认的是,几乎所有的雅文学都是由俗文学发展而来。四大名著诞生之初仅仅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家言”,现在却代表着我国古典文化的高峰,可见雅文学与俗文学也是相互交融的。其实,早在被视为“中国美学领域中的系统的雅俗观念正式形成之标志”[1]的《世说新语》中,俗与雅就已经紧密相连了。   一、《世说新语》中的俚俗之语   《世说新语》中将俗雅对立起来的篇章几乎随手可得,但就在《世说新语》大力地扬雅抑俗之时,俗却已经从字里行间悄悄地渗透出来,使它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雅中之俗”。   《世说新语》虽然是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但由于其体制是通过记录言行来反映人物性格,所以必然会记下一些当时人所说的的原话,这就令它有了一些口语化的倾向,如王夷甫著名的那句“举却阿堵物”就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南北朝时期所使用的书面语是骈文,与口语已是截然不同,像《世说新语》这样口语化明显的作品实属难得。而书中不仅有世俗化的口语,还有俚俗的民歌,如孙皓应晋武帝要求所作的《尔汝歌》就是吴地流行一时的民歌,称得上是直白如话。书中不时还有方言“出没”,王导肚子碰到棋盘后说的“何乃??”,就是当时的吴方言。   更为有趣的是,《世说新语》中还有不少当时的“粗话”。如刘?葱ξ驶肝隆袄显粲?持此何作?”,表妹笑骂温峤“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以及中陆机盛怒之下的喝骂“鬼子敢尔”。这三则中的“老贼”“老奴”“鬼子”虽然都有些粗陋,甚至可以说是魏晋时期的脏话,但作者在编纂时也没有故意删去,而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使我们在千年后读来仍能感受到书中人物的丰沛情感。试想,若是陆机面对卢志的无礼诘难仍彬彬有礼地温和应对,那谢安又如何判断二陆之优劣呢?这样以直报怨的陆机才是更加真实,也更加贴近生活的。   二、《世说新语》中的世俗之情   尽管《世说新语》记载的大多数是魏晋时期的风雅之士,但名士们就算“广袖飘飘,形似神仙”,毕竟还未得道成仙,身上仍然有着世俗的七情六欲。这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莫过于谄媚之情,下面这则就流传甚广:   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提到裴楷,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颊上三毛”和“岁请百万”的俊逸和正直,而在这里则可以看到他也有应对机敏的一面,只不过这种机敏中却也满含了对皇帝的谄媚和奉承。苏轼评价他“裴楷谄对,士君子耻之,而史以为善谈,鄙哉”可算是中肯的看法。但这样的例子在《世说新语》中却屡见不鲜,几乎只要是面对手握权柄的身居高位者,词锋犀利的名士们就只能拼命抖机灵来展示才华并取悦对方。可见看上去洒脱不羁恃才傲物的名士们在世俗的强权面前,若不想重蹈嵇康的覆辙,就不得不做一个曲意奉承的“识时务者”。   魏晋时世家大族的交往群体往往局限于簪缀之家的小圈子里,这就必然会导致以门第论人之风盛行。《世说新语》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且不说出身寒门者要受尽白眼,就连桓温、陶侃等手握兵权的重臣,只因是以军功起家,竟然也成为名门望族排挤打压的对象。   如果说刘?炊曰肝碌奈蘩窕鼓芙馐臀?熟人间酒后失态的话,那王家拒绝桓温为儿子提亲的那句“兵,那可嫁女与之”就实在是赤裸裸地蔑视了。谢家对他的态度也大致相同,谢奕强灌桓温酒不成,竟随便拉过一个士兵灌了一杯,笑着说:“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3],将当时已经贵为驸马的桓温视为“老兵”。   陶侃与桓温相比似乎更冤枉一点,出身寒门的他大器晚成,自己一路被挤兑也就罢了,他的儿子陶范好心帮助王导的侄子王胡之,竟然也被斩钉截铁地直接拒绝:“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   陶范少有令誉,壮年得志,父亲又权倾朝野,竟然在落魄不堪的王胡之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可见陶家虽然声望日隆,在真正的豪门大族眼里也不过是倚仗军功起家的“老兵”,接受他们的救济和恩惠可能会遭到整个士族群体的耻笑。军中权臣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那些真正的贫寒之士了。这种以门第论人的世风也使得书中花大篇章描述的那些点评人物的雅致轶事显得有些可笑,名士们“目”来“评”去也不过是在高门大族的小圈子里互相评头论足罢了。   三、《世说新语》中的庸俗之趣   《世说新语》中虽然有很多篇章都反映出了当时的文人雅士之高尚情操,但也展现出来不少不太高雅,甚至有些庸俗的意趣。比如,容止篇几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