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在战争的裂痕中观看世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晓华在战争的裂痕中观看世界   那场战争本以消灭裂痕为目的,但却最终加固了已有的裂痕。所有参与了那场战事的力量,都以某种方式与裂痕建立了联系。   在离韩国战争博物馆的大门中轴不远的地方,耸立着一个标志性的雕塑:长约20米的导弹刺向天空,但导弹本身却分裂为二。这个意味深长的意象吸引着我,使我不由得驻足仰视。在那分裂为二的尖锐形象持续进入我的眼帘和内心时,我感到了被刺中和撕裂的痛楚。   物理时间的短绝不意味着心理时间也不长。在穿越博物馆大门的瞬间,我不但读懂了这个标志性雕塑的含义,而且想到了与我的祖国有关的那段历史。由于这瞬间的顿悟,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再是纯粹的观光者。那个狭长的裂痕总是出现在我的眼前,提示我记住这个博物馆的主题:裂痕――物理学、心理学、地理系、文化学意义上的裂痕;国家和民族的裂痕;现实和隐喻的裂痕;在人之中和人之外的裂痕。对我来说,进入战争博物馆就是进入裂痕之中。我被抛入裂痕里,被迫在裂痕中观看世界。   进入大门,出现在视野中的是以裂痕为主题的雕塑:《兄弟》――韩国军官与其失散多年的北朝鲜弟弟热烈拥抱。他们虽然在失散多年后重逢于战场上,但他们脚下的大地却已经裂成了两半。兄与弟实际上站在裂痕的两端,他们所代表的人群都被裂痕所隔绝。《兄弟》与那个巨大的导弹一样,都是战争博物馆中的主题性雕塑。意味深长的是,裂痕的两边都没有弱者的形象:哥哥和弟弟均极为健壮。他们旁边,有两组冲锋者的群像,像中人更是呈现出无畏和热烈的姿态,令我想起革命戏剧中的造型。有了裂痕,就需要支撑裂痕和弥补裂痕的英雄。只要有以英雄为主角的正义叙事,就会有伟岸的身姿和磅礴的气势。在斗争的逻辑之网中,我们总是看到相同的主题和形象。   是什么样的力量造就了这裂痕?除了对立的利益、信仰、意识形态、理想,还有无数坚硬的金属。金属是博物馆大院里的主角。雕塑、坦克、大炮、直升飞机、战斗机、潜水艇都有金属之身。它们仍旧强悍地坚守着自己的位置,依然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和尊严。它们以对游人无动于衷的冷静披露过去,用不变的硬度维护真身。这些退役的老兵穿越了漫长的时光走廊,才以现在的姿态停泊。如果它们会说话,我们就会听到无数起伏跌宕的故事。在故事中复活的将是火、鲜血、冲锋号、呐喊、肉身和武器的碎片、升入星空的眼睛、疼痛、绝望、苦难、煎熬、臭气,将是裂痕生成的复杂踪迹。然而,它们选择了无言。无言的它们已由战士转变为背景和道具。恰如古代的陵墓、兵马雕塑、兵器,它们也难逃最终成为风景的命运。在它们面前,我们看不到两军的对垒,发现不了民族裂隙的起源。   这些坦克、大炮、战斗机、潜水艇、火箭虽涉及众多的武器家族,但大多是在55年前的那次战争后退役的。那场战争与我的祖国有关,与我的前辈有关,与裂痕的意象有关。它们唤起了我复杂的思绪。然而,我始终无法将它们还原为敌人的意象。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我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甚至能清晰地记得其中所描绘的惨烈场景。   或许,此刻我面对的就是那些射出炮弹和火焰的武器,就是死亡和伤痛的制造者,就是昔日罪与罚的见证。现在,那场战争已结束半个世纪了,交战者大多退隐到历史和记忆之中。武器虽在,但已不再凶猛。它们宁静地停泊在大地之上,天空之下,人群之前。对于我和其他游客来说,它们的主要身份是道具和风景。人们端详它们,不是为了发现那场战争的细节而是想看看它们与《兵器知识》中的图片像不像。这种态度与国籍无关。在我参观韩国战争博物馆的那个下午,灿烂的阳光下到处都是说汉语的游客。他们用粤语、上海话、东北方言彼此呼唤,相互照相,脸上洋溢着旅游者的轻松。在博物馆里照过相以后,他们会立刻奔赴下一个景点。这个叫韩国战争博物馆的地方,即使唤起了中国人的特殊兴趣,也不过是个景点而已。来这里的都是游客。在到处都是同胞和韩国人的博物馆里,一个形单影只的白人小伙子走了过来,请我为他拍照。形象英俊的他穿着绿色的夹克,在坦克上摆出很酷的造型。为他拍照时,我明白他的真实身份是游客,与大多数人一样的游客。我本想对游客们进行随机的提问,看看他们是否注意到雕塑中的裂痕,但游客们匆匆的脚步让我打消了念头。   在这些武器间流连了很久后,我走进博物馆的大厅。进入主厅前,所有游客都要经过一个狭长的走廊。走廊两侧高高的大理石墙壁上密密麻麻地刻着30万名阵亡者的名字。无需询问,我知道留下名字的肯定是战争中的殉难者。太久之前的殉难者群体不可能获得如此详细的记载。他们中的大多数显然倒在那场我们熟知的战争中。事实上,对于大多数韩国人来说,战争就是50多年前的那场宏大战事。那场战争本以消灭裂痕为目的,但却最终加固了已有的裂痕。所有参与了那场战事的力量都以某种方式与裂痕建立了联系。想到自己与韩国人就此说过的三言两语,我突然不敢正视墙上密密麻麻的人名。那场战争发生在我出生之前,与我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