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教师们中国教育研究社
小学教师们中国教育研究社
【关键词】中国教育研究社;《初等教育研究集(第1辑)》;《丛书编辑缘起》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B 【文献编号】1005-6009(2017)90-0071-03
2015年6月,《?P州晚报》曾经刊登一篇《民国教育杂志中的省立扬州实小》,这是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30年代的扬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作者是从偶藏到的一批民国时期的《江苏省小学教师(半月刊)》中发现“扬州实小有一个名师团”,文章列举了扬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有个教师们的学术团体“初等教育研究社”,这个团体里出了一大批名师:刘百川、吴增芥、朱智贤、阴景曙、朱佐庭、杨骏如等。他们均是《小学教师半月刊》长期供稿人。
笔者考证,列举的6位教师中,吴增芥和朱智贤并不是扬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教师。“初等教育研究社”的成员不一定都是扬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的老师,其中吴增芥当时是苏州省立女子师范附小的校长,朱智贤是江苏东海中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教员。沈百英先生也是“初等教育研究社”成员,当时他是苏州尚公小学校长,赵欲仁先生曾任常熟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长,1933年兼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还有一些就不再列举了。
《初等教育研究集》出版始末
扬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以及“初等教育研究社”都是民国教育史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从1995年起就关注这个问题,一直在收集研究相关资料。我以为一切还要从1934年4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初等教育研究集(第1辑)》说起。
《初等教育研究集(第1辑)》是由刘百川、朱佐廷主编,全书分五个问题,分别是:一般问题、行政问题、教师问题、训练问题、教学问题。全书各篇短文都有一个明确的论点,文字洗练,内容丰富,涉及中国初等教育的目的、目标、方针、行政、教师、教学中诸多的问题。
这本书出版曾轰动整个教育界,封面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题写书名,封面内又由著名教育家罗廷光先生和江恒源先生分别题了书名。夏承枫先生为该书作了序,他在序中写道:“近年教育研究精神,多意见少事实,侈谈庞大之原则,罕有以力行之效果贡献同好者。芜杂、肤浅、狂谈、臆想,固随之可见。刘百川先生于小学教育察其精微,其为文自如数家珍,选文标准也不同流俗,本书出版后,研究小学教育者,固多得一参考良本;教育书籍之作风,或可得略有所转变乎。”
从刘百川先生写的序言中得知该书是源由“初等教育研究社”所刊发的《初等教育通讯周刊》。“初等教育研究社”是1932年秋刘百川先生在省扬州中学师范班任教并兼任实验小学教导主任时与同事所组织的一个学术团体。这本书的分撰者都是这个研究社的成员。对于《初等教育通讯周刊》中的一些论文,根据初等教育研究社内外同志的意见,经反复精选汇成一册,定名为《初等教育研究集(第1辑)》。
文集各篇没有注明作者,但最后列出了所有分撰者名单:沈百英、吴增芥、赵欲仁、朱智贤、谢恩皋、马静轩、吴和、徐如泰、阴景曙、杨骏如、宋佛?Q、秦仲治、孙出、王慧中、王为俊、沈世琳、陈侠、庞仁、许卓群、孔庆来、钱桌柔、郭士锦、武振邦连同另一位副主编朱佐庭先生,合计25人。我统计过,这批作者中有一半以上在民国期间有过初等教育方面的著作,据不完全统计,总计超过100余种。
《初等教育研究集(第1辑)》的作者都是小学教师出身,有几位最终成为近现代中国教育的精英:被誉为“编书大王”的沈百英先生,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副教务长;吴增芥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在江苏师范学院任心理学教授,吴增芥先生与其父教育家吴研因合著《小学教材研究》,是我国最早利用儿童心理学来研究小学教育的著作,影响了我国小学教育几十年。因此,该书被国家列为1949年以前中国学术名著;朱智贤先生,是我国当代心理学泰斗,中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林崇德的导师,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出版署(人民教育出版社前身)工作,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纪念该社成立五十周年时,特出版《朱智贤传》;阴景曙先生,是我国复式教育专家,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副校长,无锡市教育局副局长;陈侠先生,课程与教学论学者,《初等教育研究集(第1辑)》出版时他还是扬州中学师范班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出版署工作,后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就是由他翻译的,同时也翻译了大量的苏联教育专著和文献,出任过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俊如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在江苏师范学院任教,在当时刘百川先生、阴景曙先生与杨骏如先生,被人戏称为扬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刘阴阳”(谐音)先生。本书主编是刘百川先生,也是从小学教员走出来的大学教授,教育学者,民国期间在小学教育、乡村教育、国民教育诸方面有过卓著贡献,民国期间刘百川先生编著的教育著作近50本,另一位主编朱佐庭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