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保护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与环境立法的多重意义
[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们福祉、关乎人类未来的长远大计。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和普遍共识,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目标,也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发展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是政治文明的重大发展,而且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生活方式;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0;X-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4)02-0071-06
[作者简介]马伟阳(1976―),男,河南洛阳人,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法和国际环境法研究。(河南焦作 454000)
Abstract: Constructing eco-civilization is a long-term task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people’s well-being and China’s fu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ve become a common subject and general consensu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 strategic goal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and a basic principle established by China’s constitution. In fac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civilization are not only a development mode, but also a life style; they are not only the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civilization; life style; cultural construction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和人类存亡的长远大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①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深化对环境保护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的认识,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环境保护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和普遍共识
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和科技革命发生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的飞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增加,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污染和破坏。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污染与破坏已成为全社会公害,相继出现了“八大公害”和“新八大公害”,而且,这种污染与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出现了从一国、多国向全球蔓延的严峻趋势。具体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不断、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湿地缩减、水质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斯德哥尔摩环境宣言》,这标志着环境问题正式从单一的国家范畴进入国际领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后,国际社会又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臭氧层保护维也纳公约》、《远距离跨界大气污染公约》、《我们共同的未来》、《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文件和条约,这些文件和条约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环境是国际社会的共识,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各国的一项普遍国际义务。
(二)环境保护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目标
环境保护问题是我国最早受国际影响的领域之一。我国最早的环境保护文件为1973年国务院批转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1973]158号)①。该文件主要是设立了环境保护机构,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78年底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指出,我国绝不能走先建设、后治理的弯路。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党中央的名义对环境保护提出要求。②环境保护问题于1982年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于198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983年底至1984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