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外汉语中中国龙文化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中中国龙文化教学研究
“龙”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定位不同,不论是“龙”在文化中的寓意,还是人们对“龙”的态度上,双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本文主要以龙文化作为主要导入点,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的龙文化,探究传播中国龙文化的方法,让留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一、“龙”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差异性
(一)中西龙文化起源的不同
中国的龙文化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龙”在原始社会是能兴风作雨的神物,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西方,“龙”起源于毒蛇禁忌习俗。西方人认为龙是具有法力的妖怪,是一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的怪兽,西方人对龙只有厌恶和憎恨。
(二)中西方龙的形象不同
龙在中国是图腾形象,是古人结合想象和现实生活幻想出来的一种不存在的动物。而在西方,龙总是以凶恶的样子出现,是一种会喷火的怪兽。中国龙和西方龙在形体方面并不是一种动物,不能混为一谈。
(三)中西方龙的代表意义不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总是代表积极正面的力量。“龙体、龙袍、真龙天子”等,都说明了“龙”在古代地位的尊贵;在西方人眼里,“龙”却是恶魔的化身,圣经中“龙”是基督教的敌人撒旦的化身,是丑恶的,长期被基督教统治。
(四)“龙”在中西方语言中的差异
“龙”在汉语词汇中,有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三种色彩含义,如“望子成龙、攀龙附凤、来龙去脉、降龙伏虎”等,但从数量上看,褒义词远远多于中性词和贬义词。然而,在英语中,“Dragon”表示褒义词的基本没有,中性词也就只有少数,如Lighr dragon(轻型大炮牵引车)、Dragon fly(蜻蜓)等,更多的是贬义色彩,如“Like a dragon(凶狠地)、Sow dragon teeth(不和的种子)、Chase the dragon(吸毒)、Dragons teeth(斗争的根源),等等。
二、中西龙文化差异成因
(一)地理环境不同
依据中国一些考古实物和古文的描述,中国龙的主要形态特征是蛇身。蛇在远古时期一直是人们所禁忌的动物之一。随着古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需要充足的水源,人们一方面希望庄稼丰收,另一方面又害怕发生水灾,因此就想象出一种具有造雨和治水的功能的神灵,这就产生了龙的雏形,也就有了求雨一说。
在西方,龙文化的出现较中国要晚。与中国古代不同,西方主要以工商业、航海业为主,他们的生活与蓝色的海洋有密切的联系。西方渔业的发达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使他们更加注重开拓探索和武力征服。在中国可以呼风唤雨的“龙”在西方的地位下降,成为人们奋力抵抗的凶猛怪兽。
(二)宗教信仰不同
在中国,没有严格统一的宗教信仰,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相信哪一种宗教,或者是不信教。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中,没有一个统领万物、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中国人可以把龙当作图腾崇拜,相信龙可以呼风唤雨,庇护人类。
在西方,人们普遍信仰基督教。在基督教中,只承认人世间只有一个上帝。所以说,在西方世界里,上帝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西方人只把上帝作为唯一的崇拜对象,而不会再去信奉龙。
(三)时代背景和经济制度不同
中西方龙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制度不同。在这二者的相互作用下,中国的龙文化诞生了。封建制度的盛行,使中国“龙”成为皇权的象征;落后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将“龙”视为可以给庄稼带来丰收的图腾。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起源于爱琴海沿岸,是典型的海洋型文明,他们的文化更加外向。其次,欧洲国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经济制度,致使龙在西方文明中扮演了恶魔的角色。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词汇教学忽略文化差异
在龙文化方面,中西方所持的观点并不相同。如果在教授有关龙方面的词汇时,只是简单提及,而没有说明龙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留学生并不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望子成龙”,如果在讲解这个词语时,只是说“父母希望孩子将来可以有所作为”,并不足以让学生明白成语的真正含义,自然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所以,最应该做的就是将中西龙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二者的本质区别。
(二)对理解汉语中有关“龙”的词语的感情色彩造成干?_
“龙”在龙潭虎穴、降龙伏虎这两个成语中,“龙潭虎穴”形容地势险恶,危险;“降龙伏虎”中“龙”也是一种怪兽。这两个词会使留学生更加疑惑,原本学习了中西龙文化的差异后,知道“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之物,但在这些成语中龙却具有消极色彩,这种文化差异令学习者百思不得其解。
龙颜、龙子、龙体,这些词语的出现都是基于古代皇帝将自己比作“龙”,进而在说明身体的各个部位时都加龙字,以体现身份的尊贵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