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漳州农业再跨越
漳州的现代农业发展非常迅猛,目前已有20多家农业企业被评为福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天福、紫山、厨师、含羞草等一批品牌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万多亩;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己引进55家企业,总投资.8100万美元:农产品出口较好地克服了自然灾害和西方国家贸易壁垒的影响,出口货值达9亿多美元,货值比增16.13%,占福建省出口总量的46.9%;对台小额贸易额达到1800万美元,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现代农业促进了漳州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平和官溪蜜柚、云霄枇杷、华安铁观音、长泰芦柑、南靖绿麻竹、诏安青梅、天宝香蕉、九湖水仙花、浮宫杨梅、沙西的榕树盆景、东山的水产品等,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区域优势产业格局,为农产品创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7年,全市农牧业产值215.38亿元,比30年前增长18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5696元,比30年前增长16倍以上。2007年,全市产出蔬菜、水果、粮油、糖蔗、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588万吨。其中蔬菜234.7万吨、水果218.9万吨、肉蛋奶32.73万吨。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专家论证,在农业发展的13项指标中,漳州有12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起跑:跳出传统再造新型农业
往日,漳州传统农业曾经有过辉煌时期。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农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为漳州吹响了向现代农业进军的号角,一场变革步步深入地展开。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生产。全市先后认定117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57个专业镇(场)、156个专业村(作业区),切实发挥其科技进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大抓福建漳州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引领漳州发展现代农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19个农业科技成果获中央、省、市的奖项,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8个、获省农业科技推广奖6个、获省科技进步奖2个。在推进漳州农业科技进步之时,以良种良法引进为龙头,实现引进、示范(试验)、推广“三位一体”,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新良种新技术每年产出600万吨农产品,创造i00多亿元农牧业产值。
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稳定粮食生产,扩大品类范围,经过30年的谋划,主要种植业结构比例已发生很大改变,粮食:甘蔗:水果:蔬菜的播种面积由530万亩:29万亩:4l万亩:10万亩调整为164万亩:8万亩:250万亩:160万亩。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30年来,实施良种良法、种子工程,主推杂交水稻等新品种,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比30年前提高80%以上;优质率达81%,提高了60%;平均亩产378公斤,单产水平提高25%。2007年全市粮食产量61.9万吨,保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喜人。水果、蔬菜、食用菌人均占有量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大办食品工业,增强经济实力。30年来,我市食品工业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截至目前,全市此类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3家,去年完成总产值184.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居行业龙头地位的食品工业企业。其中紫山集团、同发食品集团被评为“中国罐头十强企业”,东方食品集团是全国蜜饯行业理事会会长单位。食品龙头企业普遍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建立5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80.8万个农户,吸纳80.5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村集体与企业、农户的共同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加速:融入海西打造强势农业
在推动漳州农业发展的进程中,漳台农业合作与交流显现了无穷的活力,展现了强劲的态势,呈现了“双赢”的局面。30年岁月里,漳台农业合作热潮犹如台湾海峡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好比九龙江水滚滚流向漳州广袤无垠的热土。在这期间,漳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漳台农业合作与交流作为融入海西建设的一项大事来抓,从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投资环境、出台优惠政策、拓展交流渠道入手,促使漳台农业合作逐步形成由点到面、由零星分散到产业配套、由沿海地区到内陆山区梯度推进,确立了漳州对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居全国前列的地位。也由此创造了“六个第一”的佳绩:
农业利用台资位居全国设区市第一。截至2007年,全市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934个,合同利用台资13.9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8.17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46.4%、55.4%和56.3%。漳州已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台湾农业外移基地和台湾农业科技引进示范“窗口”,是全国农业利用台资最多的设区市。
创办全省第一家台资农业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