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庾信晚期诗歌创作对唐诗影响
庾信晚期诗歌创作对唐诗影响
摘 要:庾信后期的亡国入北,使他的诗风得兼南北之长,尽管宫廷诗仍占主导,但他的诗歌风格已经向质朴方面转变,对扭转宫体诗风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庾信晚期诗歌在声律方面刻意追求,更接近唐代的近体诗,对唐代诗人的近体诗创作起到了典范作用,同时也丰富了诗歌的创作理论。
关键词:宫体诗 声律 质朴
庾信处于一个政权频繁交替的时代,他秉承了前代的文学成就,又融入了他自己卓越的文学才华及羁旅情怀,其诗文成就冠盖一代,特别是晚期的亡国之恨对他的创作有重要影响,使其“所作皆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悲感之篇,常见风骨”[1],这些成就不仅奠定了庾信在当时文坛的重要地位,也对中古诗歌向盛唐文学的过渡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庾信南北兼蓄的诗风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庾信的诗风兼南北诗风之长,但却仍以南方之风为胜。庾信前期主要生活在南朝,过着安逸的宫廷生活,诗风偏于纤小而浮靡,多为应制之作,有的只是文风的绮艳,而少建安诗歌的风骨。庾信自从入北之后,因为身经国难,羁旅异地,受到了北方刚健的民歌的影响,写出了一些异于宫体诗的优秀作品,其中多表达自己的切身体验――乡关之思、哀怨之情等。翻阅庾信后期诗文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诗句,如: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哀江南赋并序》)
“寒关凄怆,羁旅悲凉。”(《竹杖赋》)
“苍茫望落景,羁旅对穷秋。”(《秋月》)
“旅人嗟岁暮,田家厌作劳。”(《和裴仪同秋日》)
“藐是流离,至于暮齿。”(《哀江南赋》)
以上诗句多写“羁旅”、“凄怆”、“穷秋”、“流离”等,诗的风格已经异于宫体诗了,对于诗歌向唐诗过渡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题材多元化
庾信前期主要生活在宫廷中,题材的选择空间比较狭小,多为应制之作,而后期他经受了建康及江陵两次败亡,又羁留北方,尽管北朝统治者待其不薄,但人的乡土之思是不可泯灭的。《拟咏怀》便是作者这方面的代表作,共27首,如其七:
榆关断音信,汉使绝经过。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不歇,红颜无复多。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三个“断”字的使用,体现了作者有家难归的心酸,最后反用了精卫填海以及《水经注》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缓解自己的乡关思念之苦。较前期作品,作者选择的题材超越了狭窄的宫廷诗。除了乡关之作,作者还写了一些边塞诗,如《和赵王送峡中军》、《上益州上柱国赵王二首》等,将自己悲凉的心绪融入到了北方独有的边塞风光之中,这也为初唐四杰对宫廷诗的超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杰继承了庾信的衣钵,渐渐削弱了宫体诗对唐代诗坛的影响,实现了诗风的健康发展。
(二)风骨的再现
由于南北朝地理位置的差异,南北文学的风气也迥然不同,南朝文坛多刻意追求语言形式的华美,“永明体”就是代表;北朝文坛质朴无华,但类似《木兰诗》、《敕勒歌》的佳品甚少。庾信入北之后,吸收了北方的刚劲之风,写出了一些刚健的作品,显示了浓郁的苍凉文风,无疑对宫体诗是一次洗礼,如《入塞》:
戍久风尘色,动多意气豪。建章楼阁迥,长安陵树高。度冰伤马骨,经寒坠节旌。行当见天子,无假用钱刀。
“度冰”、“经寒”二句颇具边塞特色,全诗语气豪壮,颇具风骨,让人看到了“建安风骨”的再现,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也十分大。如陈子昂在唐初提倡“汉魏风骨”,与庾信可谓呼应,杜甫评价庾信“老更成”,正是与作者技巧运用的成熟及风骨兼备有关系。庾信巧妙地将南风的技巧与北风独有的刚健风格融合在一起,开启了南北诗风融合的序幕,也为唐代诗歌突破宫体诗的拘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庾信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创作让宫体诗渐趋完结,也使唐代的重要诗人站在他的肩膀上促成了诗歌的积极发展,如陈子昂、杜甫、李白等无不从庾信身上吸取了诸多营养,庾信晚期的诗歌创作为唐诗创作出现鼎盛局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庾信诗歌的声律追求对近体诗形成的影响
众所周知,庾信是宫廷诗人的重要代表,他的诗歌艺术技巧得益于“宫体诗”的创作,其诗歌多描绘声色、表现闺情,形式绮靡、辞采华艳,但庾信没有被前人所拘囿,“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擒为左卫率。离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2]庾信对诗歌的形式追求更趋于精巧,其后期的文学作品篇幅更加宏大,艺术技巧的运用更加老成纯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3],杜甫强调的就是庾信后期的诗歌更加追求声律的技巧,这些技巧有益地实现了永明声律向初唐的过渡,促进了近体诗的形成,其作用体现为如下几点:
(一)声调平仄协调,感情自然流出
庾信是六朝之大家,他对声律十分讲究,如他的《乌夜啼》从总体上看,已经非常接近唐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