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幼师语文课堂应重视对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点拨提升
幼师语文课堂应重视对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点拨提升
[摘要]文本细读能力对于幼儿教师进行相关绘本教学尤为重要。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应在语文课堂上重视对幼师生的文本细读能力的点拨提升。幼师语文教师应善于从文本细节、文本语言、文本结构、特殊修辞、诗歌意象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提升文本细读的能力。这将对幼师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幼儿教学大有裨益。
[关键词]文本细读;幼师生;点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101-03
一、文本细读能力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
绘本教学在当下的幼儿园课程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幼儿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经常出现诸如故事主线不突出、对活动重难点把握不当、对绘本主题内涵的曲解等问题。比如绘本《一只猪与一百只狼》,其原著在看似荒诞却妙趣横生的情节设置中,蕴含着最原始的生存智慧,教师在教学时应特别注重引导幼儿关注它独特的幽默以及蕴含的智慧。但是某幼儿教师却将上课重点放在讨论表演“先吃小猪的什么部位”上,耗时7分钟,占了整个活动的四分之一,最后在总结狼为什么没有吃到猪的问题时,教师只将原因归结为笨狼,教师跟幼儿一起嘲笑狼的愚笨,却忽视了深层原因的探讨――是狼的“贪婪”造成了最后失望无奈的结局。再比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它以充满诗情与创意的页面设计讲述了毛毛虫到蝴蝶的生命蜕变,对幼儿有着潜在的生命教育。某幼儿教师却乐此不疲地将重点放在每次毛毛虫吃完水果后的猜测,仅仅抓住了“食物递增”这一线索,忽略了毛毛虫不断生长变化的细节,而幼儿只能根据自身经验,回答“喝水”、“睡觉”,绘本的教学偏离了故事的主题。
以上问题的出现往往跟幼儿教师缺乏深入研读文本的能力有关,很多幼儿教师对阅读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浅阅读”。在绘本教学中,绘本作为教师和幼儿互动的载体,需要双方在阅读过程中对意义加以诠释和解读。这种深入解读的能力被称为“文本细凑能力”。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说:“文本细读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帮助你阅读文学名著,帮助你透过文字或者文学意象,达到作品所隐蔽的精髓之地。”对于绘本也是如此,幼儿教师应首先学会细读绘本,读懂画面和文字,把握图画书的真正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或思想脉络,并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才能帮助幼儿理解其所要传递的价值。因此,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自身必须具备相当的文本细读能力。而对于培养幼儿教师的师范院校来说,不断培养幼师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师语文课堂对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点拨例谈
幼师生文本细读能力的提升应主要依靠幼师的语文课堂,幼儿师范的语文教师应首先明确文本细读能力对于幼师生的重要性,并在幼儿师范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文本细读能力的点拨。这里结合多年的幼师语文教学经验,以五年制高师《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幼师语文课堂对学生文本细读的点拨之法。
(一)从文本细节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鲁迅的《祝福》是一个经典篇目,如何让学生对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有更深入的体会?教师可以抓住相关细节进行点拨。比如,可以让学生把祥林嫂的生平按照时间列出来,引导他们关注时间,学生会发现祥林嫂起初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女人,死时也40岁不到;另外每次发生悲剧性的事件总是在春天,而她死时是在年终祝福的时候,最终也没能迎来生命的春天;还有比如她的名字、她为什么她的父亲可以将她卖掉、她的婆婆可以逼她改嫁而不被惩罚,她的大伯凭什么可以收屋等等。这一系列细节的点拨让学生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体会越发加深,也对旧社会女人是附属品的生活状况了解得更加透彻。
在理解其他人物形象时,鲁四老爷和“我”的形象是难点。学生不会注意到就是鲁四老爷这么一个在小说中没说几句话的人物对祥林嫂的死该负最大的责任,充其量也不过就是个冷酷的老板而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鲁四老爷的身份,小说第一段就说他是一个老监生,书下对老监生的解释是――清乾隆以后,地主豪绅等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学生一下明白,鲁四老爷是个顽固守旧的地主阶级,也就是在当时养尊处优的一群人,他们为了维持他们养尊处优的现状,要求别人必须遵守现行的秩序,所谓秩序就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然后就是最后规定的女子的三从四德。他们忠实地维护着这个秩序――也就是封建礼教,不允许别人有半点的逾越,如果逾越怎么办?那就用迷信来恐吓、镇压他们。柳妈和祥林嫂,以及当时所有人头脑中的迷信,就是这样被灌输进去的。所以,鲁四老爷们所宣扬的礼教与迷信才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分析“我”的形象时,也应让学生先搞清楚他的身份,这是一个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小说第一段中说他是个新党――辛亥革命时的新党。那时候的革命者们手中扛着两面旗帜――民主与科学,民主是与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